直升机所方永红:总把重任担肩上

军工资源网 2017年12月29日

近几年来,航空工业研制的AV系列无人直升机频繁亮相,受到国内外用户广泛关注和好评,某型无人机在军内开展的“竞争择优”中优势而出,彰显了航空工业在无人直升机领域的强大实力。

这些精彩成果出自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它的领军人物名叫方永红,一个决心把毕生精力献给航空工业的科技领军人。

            640.webp

方永红个子不高,宽阔的脑门,说话时盯着你,眼缝里透着微笑,说话条分缕析。他在直升机所近30年的工作经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段,前段从事旋翼技术研究并走上部门领导岗位,2008年至今则是无人机技术总监,无人机发展的领头人。

挺身而出 勇挑重担

2008年,在经历不到4年的艰辛探索之后,直升机所无人机研制遇到了重大挫折,发展跌入低谷。不同层面都在思考,关键技术如何突破,研发模式如何重构,事业的前景以及团队的前途在哪里?组建的无人机研究室面临解散的窘境。谁来挑起解决难题的重任?显然,这个角色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需要一位研制经验丰富、具有大格局大视野的直升机技术专家。方永红曾从事10多个型号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直升机所党政经过反复研究,坚定了发展无人机的意志,决定把担子交给时任副总设计师的方永红。

方永红回顾说,“当时我在旋翼研究室,带领团队完成了两个重点型号旋翼的研制,旋翼技术发展和团队建设蒸蒸日上,让我来抓无人机发展,而且是在最低谷时,确实是临危受命。”问及他当时的想法,他说:“无人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直升机主机所,我们必须承担历史的责任。工作总要有人做,所领导信任我,我就必须担起这个担子。”就这样,方永红成为我所无人直升机的第二任总师。

            640.webp (1)

履职“无人机技术总监”后,方永红成了无人直升机技术发展趋势和管理现状的判断者和决策者。方永红就对如何发展无人直升机,如何在以直升机研发为主体的研究所里发展无人直升机进行了思考与策划。他风趣地说,技术总监就是大总管,技术上要从规划发展、预先研究,到型号设计、制造、试验、试飞。管理上要从市场开拓,到计划、经费、条件建设等,产品是全生产周期的,业务是全流程的。

潜心攻关 夯实基础

方永红初上任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具备丰富的有人直升机研制经验和较强的直升机开发能力,然而要把这些技术转移到无人直升机上,仍需突破各项关键点。在研制无人直升机的过程中,技术难点层出不穷。现实的困难与紧迫的任务盘根错节,千头万绪,各种问题如一座座山头堆放在面前。比如,对象特性和飞行控制规律怎么分析?发动机的控制、飞行时的振动、传动和旋翼系统如何搞?特殊要求传感器怎么弄?试验和试飞的基地问题怎么解决?甚至因为无人机研制一时看不到明朗的前途,无人机研发队伍的稳定以及积极性也成了使他焦虑的问题。

仿佛是在一片浩瀚的森林里寻找出路,个中滋味,许多人至今难以忘怀。参研的干部职工至今还清晰记得那一个个夜晚的长明灯、方永红办公室的灯光、吕蒙试飞站的灯光。

方永红兼任了无人机室主任后,狠抓团队文化建设,与团队成员同甘共苦。当时直升机所还没有自己的试飞基地,只能借用昌飞吕蒙试飞站,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开展无人机科研试飞工作。为争取更多的试飞时间,方永红决定利用半夜时间试飞。每当试飞站的工作人员离开后,无人机研制团队就在方永红带领下进场了。南方冬天的夜晚寒露成霜,格外冰冷,大家穿着厚厚的衣服,一项项地开展无人机的试飞科目,每当试验飞行结束,已经东方破晓。

2009年直升机所在江西鄱阳开始兴建无人机基地,很长一段时间里,无人机团队吃住都在工地的帐篷里,经历了酷热煎熬、蚊虫叮咬。就在同一年,AV200无人直升机通过了技术鉴定。在此基础上,研制团队积极拓展市场,先后为军民用户开发了专用型号,用户使用后给予了好评,无人机研制初步实现了从技术研究向产品研制的转化。

            640.webp (2)

方永红十分重视无人直升机技术发展研究。他认为,无人直升机与有人直升机一样,旋翼、传动与发动机三大部件仍然是关键,但飞行控制和测控技术,是无人机的特点,更是直升机所必须突破的核心,直升机的技术基础和无人机的关键技术是无人机的核心竞争力。“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他积极与上级机关沟通,得到原总装和军兵种的支持,开展了无人直升机总体、飞行控制、强风环境、着舰控制、超视距飞行等技术研究,在超视距飞行控制演示验证项目竞争中一举胜出,全面、系统地提高了无人直升机关键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了直升机所的竞争优势。

抓住机遇 大干快上

某无人机军贸项目对直升机所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过一番谈判双方签订了项目合同,要求用51个月完成项目。该产品承载了直升机所走向国际市场的梦想,方永红感受到了挑战的压力,项目团队必须完全新研一款产品,并且在36个月内完成技术鉴定,后续再到国外实施生产。这次国际合作,外方要求用国际标准开展联合设计,中方团队既要完成型号研制,还要为外方团队当好“老师”和同事,技术风险和管理难度都很大。

针对合同的紧迫要求,以方永红为首的总师系统进行了周密的顶层策划,利用对国外专家进行集中培训的半年时间,中方开展领先样机设计。在联合设计阶段,中方晚上自己干,白天则为外方当老师。方永红一直坚持以顾客满意为目标,让外方专家对中方的工作给出满意度评价,每项工作必须得到外方肯定。经过一年多的奋战,2014年11月,实现了型号首飞。2016年6月,如期完成了项目的技术鉴定。到2017年6月,项目在中方的研制工作顺利完成,产品交付X国,中方的工作得到X国高层的高度评价。

针对国内无人机发展形势,以方永红为首的总师系统转变思想、主动作为,决策利用国际合作的成果开发AV500无人直升机。几年来,民用型的“善知鸟”和武装型的“战狼”,冬上高原,夏至海边、戈壁沙漠,通过一次次试飞,AV500系列无人机展示了卓越的高原、海上、山区、平原飞行性能。出色的飞行能力和产品可靠性,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众多用户对产品表示了浓厚兴趣和采购意向。

            640.webp (3)

            640.webp (4)

迎难而上 创新超越

体会到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该是何等自豪和欣喜!然而方永红想得更多的是突破。他认为,无人直升机研制的道路没有终点,眼光要永远看着前方。

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装备研制和采购模式正发生变化,“竞争择优”将成为未来的方向。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深入推进,更多的民企将加入军品研制行列。方永红说,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军工企业必须转变思想,主动融入新时代。2015年,军方对某型无人直升机研制提出了竞争择优的要求。研制总体单位的竞争,这对有40多年直升机研制经历的主机所还是第一次。有人不理解,对竞争结果感到担忧。站在航空工业和主机所的角度,这都是一场不能输的竞争。所党政高度重视这次竞争择优,再次把领衔竞争择优的重任交给了方永红,并提出了必须大比分胜出的要求。2016年7月1日,在直升机所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方永红带领团队庄严宣誓,决战决胜竞争择优项目。

             640.webp (5)

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方永红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提出了“创新+踏实”的策略。创新就是要在方案设计时,不能走过去型号研制的老套路,必须有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踏实就是要认认真真做好顶层设计和各分系统方案设计,要精益求精,全面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用户没有提的要求。

为实现目标,方永红首次在直升机所推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应用,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正向设计的角度开展型号设计。之前研究所了解系统工程的人不多,应用到型号难度更大。方永红请来集团系统工程专家开办培训班,让技术人员边学习,边工作。通过需求工程的应用,通过作战场景仿真,深入理解指标、理解任务、理解装备,实现了从过去描述装备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转变。

在竞争择优的冲刺阶段,方永红带领团队吃住在办公室,从书面材料的准备、汇报PPT设计、专家问题预计以及回答问题预案等方面,对现场答辩准备工作进行了周密策划。特别是汇报PPT设计,打破了常规汇报思路,让专家快速聚焦方案亮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终实现了大比分胜出的目标。那一天,方永红独自坐办公室里,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其中包含着成功的喜悦,更有压力的释放。不久,集团公司授予该项目团队“狼团队”奖。

方永红始终重视团队建设,善于引导团队,凝聚团队,直升机所总师办的蔡海亮博士形容方永红身上有一种向上的创新牵引力,牵引着团队成为一支有活力的、创新能力强的设计团队。

新型号研制已经在路上,方永红把眼光盯在了人工智能上,他说无人机就是空中机器人,唯有不断创新,才不会辜负这个时代。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