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百亿级项目接连出炉,企业纷纷加码锂电赛道
军工资源网 2022年02月18日2月16日,云天化发布公告,公司与恩捷股份、亿纬锂能、华友控股集团等共同签订了《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约定各方共同开采矿产资源,进行矿产深加工,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电池及新能源电池上下游材料,一、二期项目金额总计517亿元。
《合作协议》显示,此次合作还将设立一家公司,用于研发、合成、生产及销售新能源电池及正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锂电隔膜。
无独有偶,2月17日,捷威动力发布消息,公司与安徽滁州天长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捷威动力 20GWh 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滁州达成合作。此次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产品类型涵盖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体系,将主要用于先进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前投入使用。
随着国家“双碳”重要战略部署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受益于此,动力电池行业不断成长,在过去的2021年发展远超预期,据新材料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对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现状的分析,行业发展呈现“疯狂”扩产、电池价格承压、中国企业出海加速、本土配套多元化等特点。
“疯狂”扩产
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碳中和背景下的高确定性,动力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均新建锂电池项目,扩大产能规模,为前瞻配套终端整车的放量,据不完全统计,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宣布未来5年新增产能已累计超过2000GWh,约为今年装车量的20倍。

电池价格承压
2021年锂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随着正极材料、电解液、铜箔、铝箔等价格上扬,导致综合成本大幅提高,但整车企业每年都有降价目标,所以会要求电池供应商跟着降价,宁德时代电池系统售价从2018年的1.16元/Wh下降到2021年H1的0.79元/Wh,头部企业凭借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能压低材料价格并且凭借规模化的优势降低成本,但中小企业再价格端承受了很大压力。
中国企业出海加速
目前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逐渐变成全球化的竞争,而且为了更好的给海外车型进行配套,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企业不断地出海扩厂,并逐渐地获得海外订单,从配套来看,宁德时代获得众多海外订单,比亚迪最新配套Ford,亿纬锂能配套现代起亚,并获得宝马的订单,欣旺达获得雷诺、日产订单,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加速趋势。
本土配套多元化
在国内头部企业产能吃紧,而下游新能源汽车在销量、数量上不断发展,同时为了将供应链多元化,国内主机厂在动力电池的供应商趋向多元化,其中广汽逐步引进中创新航、孚能科技等,上汽通用五菱的电池供应更是多达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