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先进战机机载瞄准系统最新技术升级分析
军工资源网 2022年05月05日
导 读



Litening AT具有一个即插即用托架,可接受各种数据链路和记录器,其装备的“即插即用”Ⅱ数据链路能够提供更大的范围的数字数据记录和通过超高频 (UHF) 无线电结合安全双向通信能力; Litening G4增加了新传感器,用于改进目标识别功能,能够显著提升识别范围与图像质量;
Litening SE能够提供激光测距和指定,以支持武器交付、导航功能,以及生成的图像和数据的记录与数据链接。
主要性能参数与指标 | 描述 |
组成 | 采用了 1K×1K 前视红外、1K×1K CCD、短波红外激光成像传感器,全彩色视频、跟踪器、增强变焦和双向多波段数据链路 |
吊舱尺寸/直径,米 | 2.2/0.4 |
重量,千克 | 200 |
安装方式 | 吊架式安装 |
适用机型 | A-10A/C、B-52H、F-15E与F-16 Blocks 25-52等 |
主要功能 | 红外/光电瞄准与非传统情报、侦察和监视等 |
C-130 较长驻站时间与吊舱的数据链相结合,使得飞机能够将实时图像传输到地面站,在良性场景中提供非传统的持续情报、监视和侦察 (ISR) 能力,进行任务期间的地面监控;
Litening吊舱还可以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显著提升C-130机组人员的态势感知能力,从而可使飞行员基于高清图像,更好地在简陋或不熟悉的跑道和简易机场进行操作。
主要性能参数与指标 | 描述 |
组成 | 可见光摄像机、红外成像系统、激光器测距机、点跟踪器、激光指示器组成 |
吊舱尺寸,毫米 | 约为493×698×815 |
重量,千克 | 约91 |
探测器系统及相关参数 | 采用1024×1024 InSb焦平面阵列 (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阵列),红外视场约40º×30º |
冷却系统 | 液体冷却系统,利用飞机内部聚α-烯烃(mPAO)进行制冷 |
技术来源 | 基于LANTIRN瞄准吊舱、增程型“狙击手”(Sniper XR)以及F-14D的AN/AAS-42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系统研制 |
安装位置 | 被安装于F-35的机鼻下方,约处于雷达和座舱舱壁之间的位置,其两侧为AN/AAQ-37分布式孔径系统(EO DAS),上方为AN/APG-81有源相控阵(AESA)火控雷达 |
主要功能 | 为F-35提供激光瞄准、激光光斑跟踪、空空和空地前视红外监视、数字变焦、广视角红外搜索和跟踪和为投掷GPS制导弹药生成地理坐标 |
APG-81雷达对空中目标的距离测量精度优于EOTS,而EOTS对目标方位角的测量更为精确,两者结合则能够提高F-35对更小目标的探测精度;
EO CAS以探测空中目标为主,能够自动进行全向目标探测并持续跟踪,但仅能有限探测、跟踪地面发射的导弹等高温目标,EOTS被安装于机头下方,能够提供远距离窄视场的对空探测能力,但对空探测能力有限,以探测、跟踪地面目标为辅,二者结合有助于提升F-35的对空、对地目标的探测能力;
AN/ASQ-239与EOTS高度融合,能够在保证F-35隐身性能的前提下,为AN/APG-81提供敌机的精确方位指示。
主要性能参数与指标 | 描述 |
组成 | 基于512×640锑化烟凝视焦平面阵列的高分辨率中波第三代前视红外阵列(工作波段3~5μm),双模式激光测距器、电荷耦合器件电视摄像机、激光光斑跟踪器和激光标识器 |
吊舱长/直径,米 | 约2.39/0.3 |
重量,千克 | 200 |
视场 | 宽视场4°,窄视场1° |
搜索范围 | +35°~-155° |
作用距离,千米 | 160 |
设计特点 | 前端采用楔型设计(更符合空气动力学,还可降低吊舱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且光学基座下采用了六个震动隔离装置,可使系统实现超稳定状态 |
适用机型 | F-16、F-15、A-10、F-18、B-1B、B-52等多型战斗机与轰炸机 |
安装位置 | 安装于B-1B的机腹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