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人在囧途

军工资源网 2022年05月19日

不停集中隔离,始终卡在路上……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窗外的和煦美景是恼人的,困在屋内,焦躁、不安逐渐占据上风。饭菜飘着香味,却也没有吃下多少。不大的房间内,踱步,深呼吸,偶尔看看窗外的风景和忽而掠过的几只飞鸟。枯燥的生活让人恍惚,可以一天洗好几回澡,也可以任脸上冒油、胡茬肆意生长......

今年,多点散发的疫情让一些航空人卡在路上。他们在同事的帮助下,不断克服困难,胜利完成任务。

这段经历,也注定将成为他们航空报国路上一段值得回忆的小插曲。

1、郁闷26天,隔离、隔离又隔离,这是一个心酸又悲壮的故事。一人,一证,一行囊,开启外场保障之旅。可是,万万没想到刚开始的26天,都卡在了路上。这真是“人间无常,大肠包小肠”。刚出正月,航空工业沈飞质量安全部检验工李明淳,就背上行装,赶往外场。到了开封,首先隔离14天,数星星数月亮,终于数到第14天,这天上午,李明淳的心情,就像久旱的苗儿喝到水,那么舒畅。然而,沈阳管控升级,让他平白有了疫区居住史,健康码,变红了。他当即被当地疫情管控部门拉走,又集中隔离了7天,好容易隔离解除了,他来到外场单位再封闭隔离5天。3次隔离,连续26天,横竖走不出这10步的小房间,“我郁闷到心里头长满草”。

他想到隔离就是防控疫情的主阵地,调整心态、服从指挥、积极配合。守满时间段,恢复健康码,给用户120%放心。守得一人寂寞,就是守住蓝天蓝,守住地面安。最寂寞的时候就唱国歌。单位和党支部每天发来问候,嘘寒问暖,隔离期满,这位被疫情卡住的航空人。从“疫情防控战线”转战到“保障攻坚战线”。

航空工业沈飞质量安全部检验工李明淳

2、快乐一对被卡住的“螺丝兄弟”“主机那边有情况!”出差在外、即将返程的航空工业凯天保障人员贾明刚和冯锦驰,此时接到了用户请求,希望尽快提供现场技术支持,什么也没说,改签哈尔滨,但哈尔滨又叒叕有疫情,去了就隔离,隔离也要去二人开启了温馨快乐的隔离生活。白天,他们拿出备件及工具,“这个螺丝能拧下来吗?”

“如果出现滑丝,我们就这样准备预案。”“这样更好些。”一次次练习,二人配合得更加默契他们靠斗嘴、下厨解闷,“我们今天煮饭怎么样?”“我烧的土豆丝,比你烧得好吃。”“今天,你听见螺旋桨的声音了吗?”“嗯,很鼓舞士气啊!”

终于解封,拿到出入证,在踏进主机厂大门的那一刻,他们感到航空人的万丈豪情“放心,我们一切顺利!”

航空工业凯天保障人员贾明刚和冯锦驰

3、坚持从穿羽绒服干到穿短袖,本是一次常规出差,航空工业洪都工艺师范瑞勇却一路受卡。从原定的15天到“漂泊”在外53天,一季度末了,南昌疫情逐渐严峻,范瑞勇刚刚离昌出差,行程码“带星”被隔离在目的地,他首次尝试以“无接触”方式,完成了多项产品升级任务,继续奔赴下一站,同样的隔离和保障手段再次“上演”,范瑞勇了解到南昌的同事因疫情,无法赶赴下一个外场,他主动申请,继续顶上,就这样,从穿着羽绒服,一直干到了穿短袖他说:“党员嘛,关键时刻就应该站出来。”

航空工业洪都工艺师范瑞勇

4、刺激“里”应外“合”拼抢进度,这是一支外场保障“金牌”团队,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禁锢了脚步,任务一茬接一茬,疫情却反反复复,刚刚结束了高原之旅、二进成都的航空工业昌飞改装团队队长金钟军,被拦在隔离房间里面,愁容满面,来回踱步。“计划就是纪律,节点迫在眉睫。”“什么时候清零未知,可也不能枯坐干等。”“想不出对策,都别吃饭了。”队长发火饥饿加速思维运转或是隔离激发了斗志,团队成员碰撞出了,解决问题的好点子,他们视频连线,指导用户开展任务。安装成品件、控制盒调试,上机通电试验谁也不敢“笑话”头上装摄像头的机务。

屏幕里,保障团队睁大双眼,紧盯所有细节,像猎手死死盯住猎物的咽喉,压迫感、紧张感油然而生。

4月的一个清晨,结束了24小时的奋战后,机务擦拭脸上的汗水和油渍,“任务完成了,我们也新技能get。辛苦你们了,兄弟!”他们“里应外合”协同作战,顺利完成直升机开车前各项改装任务,抢回了任务节点。

航空工业昌飞改装团队队长金钟军

5、温暖,隔离等待,不隔离爱与2名同事前往贵阳出差,没过几天,酒店同层出现一名确诊病例。

防疫人员正在消毒作业

住客确诊的公告发出来了

不久就接到航空工业安大,领导、同事以及家人朋友,纷纷发来的问候,连续几天,上级单位与用户单位,送来酸奶、水果、咖啡、饮品、睡衣,等生活物资。

上级单位与用户单位送来的物资,当地政府准备一日三餐,警察和医护人员每天前来“探望”人在囧途,却深深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人们的爱心。作为党员,深知疫情形势的严峻,他们每天互相监督,配合执行“七天四检”要求,在房间锻炼身体,利用矿泉水瓶打“保龄球”。跳广场舞,抓紧时间“充电”,学习与业务相关网络课程,做了近100页的学习笔记,解除隔离了,他们在酒店门口留下了一张合影,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

酒店门口留下的合影

6、哽咽,漫长旅途的“温暖”微光,几辆装载着后机身的部件运输车,缓缓驶出航空工业陕飞厂区,车上还装满了“家里人”的问候与关心。“温暖牌大礼包”应有尽有,卤蛋、火腿肠、面包饼干、自热火锅、拌饭酱。驻守单位的同事们慷慨解囊,纷纷拿出“战略储备粮”,还有999感冒灵、金感胶囊、咽炎片,通通都带上。

给驻守在外厂生产线上以及在外地隔离人员的信。原来,这些都是要带给,驻守在外厂生产线上,以及在外地隔离的同事,大运厂调度李林博,是质管部“温暖牌礼包”的委托运送人,成了检验室眼里最期待的人。一辆运输车拉着大部件,一辆运输车满载着,香蕉、苹果、桔子、矿泉水、药品、口罩、泡面等生活物资疫情下,原本4个多小时的车程,被无限期延长。每经过一个防疫关卡,都要按要求逐一登记、检查、核对信息,“这趟出差,路上走得够久啊……”。“这回带去的物资,特别充足。”,“听说单位还和他们每个人家里,打了电话,一一对接需求。”,“啊,希望他们在外工作,待得安心些……”聊着令人“破防”的一个个暖心之举,李林博觉得他们,带去了对抗暗夜的力量和微光。

运输车队送来保障物资

7、团聚,98天,3次改签回国机票,几个月前,航空工业长沙院高级工程师崔政委,作为专家组成员,随中航技考察团,赶赴某国,开展专项调研考察。本来,半个月就完成任务,他们买上2月5日的机票,欢天喜地准备回家过年,万万没想到,就在临行前两天,航空公司突然取消航班,他们漫长的等待。

带来的十几箱方便面也吃光了,幸好,中航技驻外办事处,及时送来了补给他们在酒店做起了饭。

用罐头盖子切的西红柿,没有刀,就用罐头盖子代替,切不动,就煮5分熟,再用手撕,自己和面、揉面做饺子和春饼,与图纸、零件打交道的行业专家,为了“生存”使出了浑身解数。

成员之间相互理发,他们买上2月26日的机票,大家兴致勃勃,做起了21天核酸、7天核酸。然而,他们又接到通知航班再次取消了。他们一边为了一日三餐,绞尽脑汁,一边为了回国,打听机票信息,这真是人生中最煎熬的几十天,他们买上4月9日的机票,再也没了之前的兴奋劲儿“没准儿又会取消呢!”果然,航班又双叒取消,他们说,“这种等待中的煎熬,燃起希望又失望可比做项目难多了”。他们买上4月18日的机票这一次,真的回来了。98天,他们终于与家人团聚了。

此刻,小编人在北京,也在与连绵、反复的疫情战斗,“您核了吗”替代“您吃了吗”,成了新的问候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此刻,感悟的碎片拼凑起来,汇聚成一盏指向胜利的明灯,人生路总有高低起伏,不管怎样 ,怀着一腔热血,航空人还将坚定地走着迈向更广阔更无垠的未来。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