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
军工资源网 2022年07月27日美国海军于2006年开始努力开发基于航空母舰的无人机。最初的无人舰载空中监视和打击计划(UCLASS)是为了开发用于能够穿透敌方防空系统的隐形打击平台。2012年,由于该计划进展缓慢,美国海军提出一种面向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的飞机,这种飞机的杀伤力和打击要求被淡化,而且可以快速开发以执行低强度反恐任务。
据报道2016年2月1日,在美国海军对无人舰载空中监视和打击计划进行推迟之后,将优先考虑生产一架超级大黄蜂大小的舰载空中加油机作为舰载空中加油系统,具有情报、监视和侦察与通信中继能力,以及未来变体的打击能力。由此而来的美国舰载空中加油系统计划项目,将作为第一款舰载无人机为未来的舰载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空中加油系统。与此同时,该计划项目还解决了航母对自2014年以来为无人舰载空中监视和打击计划提出的载人加油飞机的需求,该需求要求改装F-35、V-22鱼鹰和E-2D鹰眼,或让退役的S-3维京人恢复服役。
2016年美国海军发布了开发合同,在2017年发布正式的服务征求建议书,并计划在2020年代初至中期进入运营状态。2016年7月正式命名为“MQ-25A Stingray”,此前被命名为RAQ-25A。根据海军开发合同的要求,MQ-25可以将超级大黄蜂的830公里无额外燃料作战半径扩大到1300公里以上;海军对该飞机的目标是能够在930公里的范围内为4至6架飞机提供总计6.8吨的燃料。海军于2017年10月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发布了最终的MQ-25 Stingray提案请求。
当时,通用原子公司提出了他们的Sea Avenger概念,该概念是从其MQ-20 Avenger进行加油的扩展;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出了基于RQ-170 Sentinel的Sea Ghost概念;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提出了X-47B无人机;而波音公司在2014年无人舰载空中监视和打击计划项目暂停时,波音公司秘密地完成了机身尾翼的建造,并为舰载空中加油系统计划进行恢复。由于波音公司自身的充分准备再加上海军对机身尾翼设计的要求,2018年8月30日,美国海军宣布波音公司成功中标,授予了8.05亿美元的四架MQ-25A飞机的开发合同,要求于2024年8月完成,2020年2月2日又订购了三架测试MQ-25A,据了解,海军计划可能会扩大到130亿美元,一共72架飞机。
MQ-25采用混合翼体设计和前缘后掠式机翼。尾翼由一对向外倾斜的翼面组成。起落架是采用三点式布置,后起落架带有一个单轮,而前起落架则通过双轮配置进行加固。机身前部设计用于携带所需的航空电子设备、动力装置和燃料库,后部则是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采用一台罗尔斯罗伊斯AE 3007N涡扇发动机,可提供44千牛的推力,该发动机是用于为海军MQ-4C Triton提供动力的发动机的变体。该飞机还具有隐身设计包括隐形机身造型、特殊设计进气口以保护发动机叶片免受雷达和V型尾翼的影响,但隐身性不如飞翼无人机。
MQ-25黄貂鱼无人机具体规格参数表
类别 | 具体参数 |
长度 | 15.5米 |
翼展 | 22.9米(展开),9.54米(折叠) |
高度 | 3米(展开),4.79米(折叠) |
动力装置 | 1台Rolls-Royce AE 3007N涡轮风扇发动机 |
发动机推力 | >44千牛 |
作战范围 | 930公里(输送7.25吨燃料时) |
挂载点 | 2个 |
其他配置 | 科巴姆空中加油站 |
2021年6月4日,MQ-25 T1成功地与受油机进行软管对接,并将燃料安全地转移到美国海军F/A-18超级大黄蜂上。在飞行的最初阶段,F/A-18试飞员在MQ-25后面紧密编队飞行,以确保加油前的性能和稳定性。该机动要求两架飞机之间的距离仅为20英尺,两者都以操作相关的速度和高度飞行。当MQ-25锥套延长时,F/A-18飞行员靠近无人机插入锥套并接收预定的燃料。超级大黄蜂首先进行了“干式连接”,两架飞机之间的所有空中加油装置都连接在一起,但没有燃料从加油机传递到战斗机。在第二次连接中,300磅的燃料从MQ-25的空中加油储存吊舱传送给超级大黄蜂。在16000英尺处进行了另一次较小的加油,将25磅的燃料传递给超级大黄蜂。还进行了几个额外的干式连接,以确保这些程序在飞行期间连接和断开可以正常进行。这次测试任务总共持续了大约四个半小时,两架飞机干湿连接的时间总共超过了10分钟。总共325磅的燃料从MQ-25传递给超级大黄蜂。
MQ-25为F/A-18超级大黄蜂进行空中加油
2021年8月18日,MQ-25 T1原型机在伊利诺伊州马斯库塔市中美洲机场的一系列试飞中完成了E-2D空中加油的试飞测试。该测试持续时间长达六小时,在10000英尺的高空,MQ-25以220KCAS进行飞行,来自空中测试和评估中队的海军E-2D飞行员执行编队评估、尾流调查和锥套跟踪等测试任务。
MQ-25为E-2D鹰眼进行空中加油
2021年9月14日,MQ-25 TM T1原型机为美国海军F-35C闪电II战斗机加油,再次展示了该飞机的实现其主要空中加油任务的能力。在9月13日的试飞中,海军第二十三空中测试和评估中队的一名F-35C试飞员在T1后方成功进行了尾流调查,以确保在与T1的空中加油锥套接触之前的性能和稳定性接收燃料。
MQ-25为F-35C闪电II进行空中加油
2021年12月20日,美国海军宣布MQ-25无人机在布什号航母上已经完成了海上演示任务,并与一架F-35C战斗机进行了联合飞行任务。
该测试在航母无人航空作战中心地面控制站上安装了一个原型MD-5地面控制站,用于协调无人机的任务以及着陆期间无人机接近飞船的方式。证明了无人机可以集成到该航母环境中;在俯仰飞行甲板上,操作员遵循飞机的手势信号处理程序,无人机始终与航母上的操作员保持连接。
MQ-25随后在海上进行了昼夜操作,包括在跑道滑行和停车、连接弹射器以及清理着陆区,并未在航母上进行起飞或降落,但使用了一架代理飞机来测试与安装在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上的联合精确着陆系统相关的硬件和软件。
MQ-25在布什号航母上进行测试
MQ-25无人加油机不仅会解放担负空中加油任务的F/A-18F,减少其寿命消耗,而且由于为“超级大黄蜂”Block3配备保形油箱的计划已经取消,舰载航空联队对空中加油机的需求只会增加,更加彰显出MQ-25的重要作用。MQ-25扩大了“超级大黄蜂”和F-35C的航程,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将是未来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