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南泥湾”:从无到有的奇迹
军工资源网 2022年10月20日从无到有的奇迹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
熟悉的旋律在身边响起,仿佛带领我们穿越到了1941年的春天,回到那个拿起锄头、喊着号子、垦荒种地的血火岁月。那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艰苦奋斗的战绩和缩影。
南泥湾,一个响亮的名字,一片红色的沃土,也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中国军垦事业的发祥地。
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核工业的开拓者、建设者,不畏艰难,开拓创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核五公司作为南泥湾精神的传承者之一,始终立足核电建设的中心任务,将南泥湾精神从延安发扬到海外,一片片沙漠里的绿洲,培养了一批“能吃苦”“敢为先”的华龙铁军,圆满完成建设卡拉奇二期、三期项目的艰巨任务,光荣凯旋。
归家的“铁军”们并未耽搁,一个转身,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海岛的旅途,带着首次实现“华龙一号”全厂安装一体化的建设要求,投入新一轮的生产与建设中。
这是中核五公司首次到海南参与核电的安装建设,海岛风光迤逦,却也有着许多未知的困难,海南昌江核电项目部全体建设者们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心存大志 平地崛起
初到昌江核电站时,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生活上都遇到了困难。
核电站远离城市,紧邻海岸,人烟稀少。当时,厂区内没有一间办公室是属于我们的,更没有自己的住宿区、食堂,生产需要的厂房、临建设施等。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从头建造。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项目部喊出响亮的口号,组织广大党员、职工群众,全力投入项目部生产建设当中,一手拿笔,一手拿锹的模样像极了当年在南泥湾田埂上奋斗的身影,从开荒除草,到现在的厂房林立,最早一批进厂的管理人员、一线工人一同熬过了项目初期那段最艰苦的岁月。
项目部工作逐渐踏入正轨,2022年7月15日,随着海南核电3号机组KA厂房第一个管道支架开焊、第一节风管落位,海南昌江核电3号机组核岛安装正式开工,项目部的中心工作也从预制临建转到安装工程,这是昌江核电建设者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出的底气与实力。
心立伟志 勇攀高峰
目标先行、有备而战,作为迄今为止公司承接的最大合同项目,项目部充分吸取公司30多年来不间断核电施工经验和华龙一号世界首堆、海外首堆建设经验,向经验“挖金矿”、向技术“要一切”,为核岛安装开工注入了强劲的“软实力”。
2022年3月31日、5月19日、6月8日、6月20日非核级管道、风管、电气、核级管道预制如期启动,标志着预制工作全面起航,为核岛安装开工奠定了“硬实力”。
面对高温酷暑难耐、台风暴雨频繁、作业面不及时等不利条件,项目部不推不拖、不等不靠、不折不扣坚持保障核岛安装开工后墙不倒,在7月9日KA厂房首批9个房间移交后,迅速启动多专业同步开工,用实战叩开了通向核岛安装高峰的大门,用行动坚决响应“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当然,项目部的目标绝不止于此,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项目部将继续发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践行和延续南泥湾精神,始终坚守一线,守土担责,再铸辉煌。
心怀群众 同心同德
项目部党委将“菜园子”从卡拉奇搬到了海南岛,充分利用阳光充沛、雨水充足的气候条件,在核电营地旁边开拓一片菜地,品种涵盖茄子、西瓜、秋葵、豆角等。
始终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针对职工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等问题,项目部党委积极作为,主动出击。开通周五购物班车,满足职工购物需求,推动上游单位开设厂区至棋子湾高铁站的公交车,解决职工出行难的问题。
2022年1月20日,项目部食堂正式投入运营,解决广大职工就餐难、饭菜难吃、菜价昂贵等问题。为改善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项目部大到生活区新建、夏日“送清凉”,小到用袖章代替反光背心、发放2600ml配备责任信息牌的大水杯,无微不至关心着每一位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总是那么亲切温暖。
在新时代核工业建设的长征路上,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更要将老一辈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做好“海岛南泥湾精神”基地的建设,丰富“南泥湾精神”的内涵,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助力中国核电建设事业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