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巡礼,非凡十年:看,空中大国重器!
军工资源网 2022年10月24日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非凡十年,人民军工全力铸造国防基石,国防科工领域取得骄人成就。10月14日至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重磅推出五集特别节目《军工巡礼 非凡十年》。节目集中展现了航空工业十年来兴装强军、铸剑卫国的显著成果。
节目中,一件件大国重器的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世界震撼。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新时代航空人的双手,摊开是壮美江河,攥紧是钢铁长城。这些成就背后,是一位位总师、工匠,他们是制造重器的另一种重器,他们是国防科技工业一脉相承的根和魂,他们用智慧不断挑战着难度、速度、精度和强度的极限,打造一件件国防利器。
一起来看——
“威龙”出击,直刺长空
歼20“威龙”
2011年1月1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成功首飞。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荣耀。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深藏着航空人航空报国的情怀。作为我国首型隐身战机,歼20的每次公开亮相都会成为各大新闻和社交平台上的热点话题。在歼20身上,人们收获的惊喜不仅仅来自于11年前的那惊艳一飞,还来自源源不断的进步:从第十一届中国航展的双机亮相,到多部人民空军宣传片中的多机编队、混合编队和“大象漫步”,再到批量换装“中国心”,每一次的起飞轰鸣,都见证着航空人让中国真正跨进世界航空大国行列不变的决心。
千锤百炼,铸甲大国重器
运20“鲲鹏”
2013年1月26日,运20在阎良成功首飞,中国凭借自主创新正式进入“全球大飞机俱乐部”,标志着我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新征程中又跃上了一个新高度。2016年7月6日,起飞重量为200吨级的运20“鲲鹏”以灰色涂装亮相,正式“参军”。运20飞机服役,标志着国产大型运输机研制的重大胜利。这一刻,中国人等了很久,而这型凝聚着航空人报国精神和强国梦想的飞机,也将以能力和行动来证明——大国鲲鹏,不辱使命。近年来,运20飞赴全球各地执行任务,航迹遍布各大洲多个国家。大国鲲鹏,寄托了航空人太多的梦想和希望,在它翱翔云端、呼啸苍穹的那一刻,感受到的是全体航空人心中奔涌的忠诚与豪情。
直上苍穹,翱翔海天
直20“神雕”
直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战术通用直升机,也是我国首款采用电传飞控系统的直升机。电传飞控技术是直升机升级换代的重要标志,它能有效减轻飞行员的操纵负荷,使直升机具有更好的机动性。直20采用国产涡轴发动机,具有较大的功率和运载力,能执行机降作战、火力突击、空中投送、搜索救援等任务。它的列装使我军空中突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战场多面手
L15“猎鹰”
L15高级战斗教练机可使用多种武器,为前线地面部队提供近距航空火力支援。如今,L15高级战斗教练机飞得更好、更高。它以更精彩的飞行表演,在航展中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这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猎鹰”整体性能的不断优化和显著提升。从教学到战斗,先进的“猎鹰”并非一蹴而就,这背后是航空人十余载的潜心研制和改进。从首飞到首次公开亮相国内外航展,从装备航空院校到一线作战部队,从亮剑“航空飞镖”到飞越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L15作为我国航空工业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历史印记,承载着航空人“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
多项第一,重大跨越
FC-1“枭龙”
FC-1“枭龙”战斗机,巴方编号JF-17“雷电”。它是针对21世纪作战环境,面向国际市场,由中国与巴基斯坦按照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四共”原则合作研制的单发、全天候、轻型多用途第三代战斗机,2003年8月25日首飞成功,2007年3月开始交付巴基斯坦空军并在巴进行合作生产,现已实现系列化发展,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第三代战斗机。2015年4月20日,多架“枭龙”组成编队,护航习近平主席专机。“枭龙”飞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从研制体系、管理模式到系列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整机出口实现了由二代机向三代机的重大跨越。
每一件大国重器的背后,离不开航空人的努力。
一架架战鹰通过最严苛的考验才能飞向蓝天,这其中每一个部件都需要以最高的标准来完成。
我国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飞机机翼制孔有万余个,而机身上的孔比机翼还要多。每一个都很关键,在中航西飞,这些制孔工作由机器人来完成,误差可以控制在0.02毫米以内。
自动化制孔只是运20制造数字化装配中的一个小例子,在中航西飞总装车间进行的翼身大十字对接,这也是运20数字化装配的核心环节。
5年首飞,9年列装。运20创造了世界同类飞机研制交付的新纪录,从自主研发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这不仅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研发理念和制造体系的革命,更是一个国家国防和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未来,航空人将会用更磅礴的力量,让更多中国战鹰扶摇直上九万里。
除了运20,空警500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最先进的预警机。每年有越来越多的预警机和特种机在航空工业陕飞总装下线,整装待飞。
而让战鹰加速腾飞的,正是一条焕发着全新生命力的脉动生产线。整条脉动生产线一共分为5个站位,每一个站位都有自己的分工。从一段进入,有节奏地向下一个站位脉动,一直到最后一个站位完成飞机的总装下线。
这样的生产方式融合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理念,使中国战鹰进入快速量产的新时代。
从2017年首架在脉动生产线完成总装的运9开始,航空工业陕飞用5年时间完成实现了包括空警500等多型飞机的脉动生产。如今进入加速“脉动”生产时代的航空工业,用实力积蓄大国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战鹰送上云霄。
而每一架战机起飞前,都要在航空工业试飞中心经受最严苛的检验,才能领取飞向蓝天的“通行证”。而代表新时代航空强国实力的歼20、运20等国之重器也是从航空工业试飞中踏上试飞的征程。
2018年11月6日,歼10B推力矢量技术验证机在中国航展上展示的一系列超机动飞行动作,燃爆长空。这标志着我国推力矢量验证技术的攻关取得了重大突波。这背后,是多型试验机数千架次的飞行试验。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试飞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飞行试验与设计、制造并称为航空三大支柱。通过试飞,可以不断地探索航空技术的发展,支撑航空武器的发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力航空武器的成熟,让王牌更具威力,底牌更具底气,是每个航空人不变的决心。
2022年9月27日,AG600M灭火机成功完成12吨投汲水试验。作为国产大飞机“三兄弟之一的“鲲龙”,也即将飞进现实“上岗”。
AG60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最大载水量12吨,可在20秒内一次完成汲水,单次汲水救火面积近4000平方米。不仅如此,在海上救援时,单次救援人数最多可达50名。
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零件,在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大飞机总装车间内变身成为世界上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M。全状态新构型AG600M采用了电传飞控和综合航电,并配置了全任务系统。不仅投水量、安全性、航程有了明显提示,平台系列化发展能力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AG600M不但在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上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全机主要系统国产化率达到了100%,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与此同时,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民用大飞机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不久的将来,中国大飞机也将成为国际航空制造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民用机在现代大国发展中间是起非常重要的作用,C919的成功,意味着我国航空民用机制造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也证明了民族的一种能力。
在航空人不断努力下,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已经变得触手可及,十年的成就是民族的崛起,时代的托举,使命的召唤,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航空工业始终做人民军队的,有力支撑、坚强保障,将更加积极作为、加力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