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中说的这件大事,航空人一直在努力!

军工资源网 2022年10月24日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十年来我们经历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接续奋斗,我们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贫困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中国减贫的实践表明,与贫困作斗争,最重要的是勇气、远见、责任和担当。几十年来,航空工业的扶贫工作者破壁开路,拓荒引水,兴厂引资,教书育人,医疗救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让“航空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建设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2022年6月23日,航空工业文化帮扶活动“天空的想象”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良田镇中心学校举行。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普定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王泽勇在任普定县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时,写给自己并挂在村委会单身宿舍墙上的一幅字。他说:“在这场攻坚战中,航空人勇担社会责任,回馈老区群众曾经的支持帮助,竭尽所能助力当地撕掉贫困标签、增收致富,把航空大爱写进帮扶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写进老乡的心里。”

航空工业脱贫攻坚期间派驻贵州省普定县水井村原第一书记王泽勇。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安顺市紫云县等9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航空工业定点帮扶的最后一个全国深度贫困县紫云县完成脱贫摘帽任务,与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航空工业担负起贵州省镇宁、关岭、普定、紫云4县和陕西省西乡县的定点帮扶任务,同时承担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署的70多个县乡村扶贫任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航空工业全力推进定点扶贫县精准扶贫,扛起央企社会责任担当——

★ 将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引入贫困村基层党建,开展党建结对帮扶,选优配强扶贫干部,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使村党支部成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 综合投入累计超过2亿元,在5个定点扶贫县建立85个产业项目,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

★ 将航空木模、航空锻造等航空工业自有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转移,帮助地方政府打造特色农产品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对贫困学生开展订单式培养,将普定荷花节、西乡红色教育基地等打造成为当地特色文旅品牌;

★ 开展全集团消费扶贫,2012~2020年,共购买和帮助销售定点扶贫县农产品1亿多元;

★ 连续4年开展“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共培训贫困地区教师近万人;

★ 开展“航空青年讲师团”扶贫支教工作,抽调在黔航空企业50多名优秀青年员工赴定点扶贫县学校担任老师,解决贫困地区师资缺乏问题;

★ 连续3年开展北京医疗博士团送医下乡活动,问诊10000余名群众,推动医疗扶贫成为扶贫工作中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的重要保障。

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消费扶贫、劳动力扶贫、党建扶贫,以及金融扶贫,集聚航空工业行业优势的八大扶贫举措从“输血”到“造血”,从“扶贫”到“扶智”,逐渐构建和完善了一套有特色、可复制、效果佳的社会公益模式。

2021年,在定点帮扶县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关键之年,航空工业依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保持帮扶政策不变、资金不减、力度不降,保证人员、责任、帮扶“三个衔接”,脱贫县“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提升,易返贫、致贫困难户及时得到帮扶救助,因灾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2022年7月,航空工业第十三届“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公益行动陕西西乡站开启。

2022年8月,航空工业“北京医疗博士团”来到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开展医疗帮扶活动。

“四季,以手耕耘;时间,自有回答。”“教室里,认真听讲;操场上,放飞梦想,愿‘航空梦’的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发芽成长。”“只要心里时刻装着百姓,时刻为百姓谋利,大家就会认可你、拥戴你。”在这个收获的金秋时节,航空工业各单位派驻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地区第一书记的朋友圈里,大家怀揣信念,满眼期待。

乡村稳定脱贫,走向振兴;人民幸福生活,日新月异。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航空人正和村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