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航标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

军工资源网 2022年10月28日

三年来,航空工业航标积极落实集团公司、航空工业通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决策部署,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司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公司落实改革三年行动的首要任务,挂图作战,系统谋划,全面发力,扎实有效推动改革三年行动多点突破,公司取得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

突出党建引领发展。改革过程中,航标积极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落到实处,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明确党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全面落实“党建入章程”“董书法”“一肩挑”、党委前置讨论重大经营事项清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党内制度13项,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效促进党的领导作用发挥。

持续完善治理结构。航标突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和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职能作用,完成公司章程修订、落实董事会职权方案制定、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议事规则、各治理主体决策结构清单、专门委员会建设等19项顶层制度建设工作,围绕三大治理主体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治理体系,实现边界清晰、权责透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优化产业布局强主业

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航标围绕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企业总目标,实施创新驱动、人才驱动、品牌驱动、精益驱动、数智驱动等战略举措,深入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航标着力于为航空装备提供连接技术解决方案,做强做精做优主业发展,主动退出转向器业务,低端民品实现“腾笼换鸟”,持续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组合化、轻量化前沿高端领域发力,落实强军首责,打造专业化优势,建设自动化、数字化专业化生产线建设。

统筹推进“瘦身健体”。航标清理非主业企业股权。全面完成“三供一业”资产移交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施组织机构扁平化调整,实现公司内部管理层级由五级压缩至三级,内设机构由22个压缩至17个,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效能实现提质增效。

积极推动企业开放合作。公司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基础工序外包,初步形成“以我为主”的产业集群,积极构建“快速响应、高效保障、协同共生”供需生态链。联合外部专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组建特种工艺研究中心和成型工艺研究中心,开展海洋防腐、特种工艺等基础理论研究,竭力打造“价值同向、目标同向、任务同向”产业联盟圈。深化“产学研”模式,与国内多家“双一流”高校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管理研究,全力打造“双向借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利益共同体。

打出内部改革“组合拳”

深耕精益管理。航标从“组织行政、生产制造、经营计划、党务群团”4个维度,健全规章制度,实施流程再造,打通精益生产业务流,实现“2332”高级均衡生产,建立起向前延伸至生产数据源、向后延伸至供应链、向下延伸到生产现场的三维立体计划网络,推动生产系统由精益生产组织模式,着力建设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推动生产组织实现可视化管理和实时跟踪协调机制。

聚焦数智赋能。航标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自动化、数字化顶层构架,引进SPC在线检测技术强化过程质量管控,开发RFID射频技术助力仓储中心实现产品数据管理精准化,完成新ERP系统升级改造促进经营管理规范化,建设MES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科学化,CAPP/PDM项目深入实施促进工艺管理标准化。

狠抓提质增效。航标规范销售收入计算方式,实现由发出即入账传统模式变革为主机验收入库计算销售收入模式,有效消除过程潜亏因素。做实降本增效举措,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从产品设计、工艺开发、精准定额、过程管控、资源投入、质量保障、制造周期等维度落实系列降本举措,实现制造成本逐年降低10%总目标。

弹好创新发展“最强音”

厚植创新文化土壤。航标搭建“众创”平台,形成公司工会、科技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门分类领衔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改善提案归口管理机制,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展,广泛宣传和动员全员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提升职工创新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荣誉感,营造起“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

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公司为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公司建立健全“1+6”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以《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为总纲,健全生产组织、队伍建设、绩效管理、经费管理、知识成果、标准化建设等基础配套制度,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责任体系,为科研项目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设立百万创新基金,制定“两发人员”激励方案,以项目制管理为牵引,推行科研项目过程津贴政策和效益激励机制,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主观能动性。

注重创新成果应用。近年来,公司创新成果不断显现,数十项新品项目为公司创造经济增加值占比40%。随着公司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获得国家立项项目主研资格十余项,均为技术前瞻性强、附加值高、需求急、用量大的关键性替代产品,占据前沿技术高地并形成技术优势,部分项目已研制成功并实现交付,其余项目均已攻克关键技术并形成技术优势,有效推动公司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三项制度改革增活力

健全岗位管理体系。航标为实施全员能上能下奠定基本管理标准。以组织架构优化调整与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以公司岗位分类标准为依据,修订岗位设定和配置标准,落实定岗定编政策,规范职能管理、市场营销、研发技术、技能操作等8个岗位序列,完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按照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原则,部分关键岗位完全社会化公开竞聘,对市场化用工机制做出了大胆实践。

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公司为实施全员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建立实施准则。制定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办法,引用积分管理机制,健全“横向晋档、纵向晋级”的职业发展通道,实现管理、技术、技能岗位全覆盖,形成职级与任职资格相互锁定、职级工资与绩效基数互为支撑的薪酬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单轨晋升机制。

优化绩效评价机制。航标为实施员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确立业绩标准。以“绩效激励为主、荣誉激励为辅、岗位工资为支撑”,建立综合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借鉴“亩均论英雄”经验,把“人均产出、投资回报”作为经营绩效考核指标,做实绩效浮动与经营效益挂钩、职能绩效与生产系统联动,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有机统一。落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一人一表”考核量化机制,同步参照制定中层管理人员承接经理层任务指标考核方案,确保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按照“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原则,进一步突出价值创造。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