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倒计时:月桂奖获奖人物巡礼
军工资源网 2022年10月31日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7日在珠海举办。
金风过京华,月桂又飘香,又到了颁发航空航天月桂奖的重要时刻。本届月桂奖颁奖典礼将于2022年11月7日在珠海举办,随着日期的临近,这项航空航天领域的盛典再次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首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始于2005年,由航空工业集团所属《国际航空》杂志发起主办,旨在弘扬行业精神、讴歌骨干精英、探索新知前沿,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飞行员、航天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褒奖。月桂奖自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迄今共有98人次、29个团队获奖。
第15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花落谁家,敬请期待!
在2022年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举办前夕,《国际航空》回顾了历届月桂奖知名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以飨读者。
||| 顾诵芬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航空工业飞机设计大师
从无到有,他主持建立我国飞机设计体系,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作为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91岁的顾诵芬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1954年起,顾诵芬参与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喷气式飞机设计队伍,参与完成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的气动设计工作。
1964年,他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并跟随试飞员三上云霄,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关键技术,确保了飞机定型。
1981年,他又任歼8II飞机的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1988年起他领导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不稳定飞机的飞行。1986年以后,顾诵芬担任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在ARJ21、C919、歼10、运20、教9等多个型号研制中担任技术顾问、专家组负责人或成员,为解决设计与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航天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专家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他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1/3。
孙家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工程研制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主持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孙家栋于1985年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孙家栋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2019年孙家栋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可以说,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业从起步到跻身世界航天强国的全部历史进程。
||| 吴光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
吴光辉的飞机设计生涯始于1982年,当时他在航空工业部六O三研究所总体室当设计员,并逐渐挑起飞机设计的大梁。2005年,时任航空工业一飞院副院长的吴光辉临危受命,成为ARJ21飞机总设计师,在该机研发的关键阶段挑起了重担,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节点,而且在飞机设计中体现出了多处创新。
2008年,吴光辉开始担任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C919研发过程中,每一项技术细节都需要赤手空拳地摸索,前进的每一小步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吴光辉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总是告诫自己:“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一定要稳扎稳打。”但他并不打算降低飞机的设计标准,认为C919一定要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因为不比其他机型先进,就没有优势和市场。终于,C919实现了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2022年9月,作为总设计师的吴光辉透露,C919大飞机取证前的试飞任务,年内将取得民用航空器适航证。每每看到一架架C919飞上蓝天,他虽然感到兴奋和自豪,但他也明白,中国的大飞机要等到最后的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刘传健
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2006年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退役,加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飞行27年来,刘传健以过硬的飞行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驾驶航班飞行在9800米的成都上空,突然驾驶舱右风挡玻璃破裂。此时,玻璃碎裂向外四散,驾驶舱门自动打开,座舱失压,驾驶舱温度达到零下40度;而且自动驾驶设备出现故障,飞机剧烈抖动,情况万分危急。凭借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刘传健在充分考虑地形和安全高度前提下控制航速和航迹,凭手动和目视操控飞机艰难下降,飞机最终安全降落成都双流机场。面对极限考验,刘传健以无一失误的手动操作,与机组有序配合,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完成了一次“史诗级”的备降。2018年6月8日,刘传健被中国民航局、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9月4日,刘传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30日,刘传健及其机组人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2022年,湖北省发生疫情,刘传健主动请缨,护送四川省第三批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如今,他又有了新职务,担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总飞行师一职。
“月桂精神”
弘扬行业精神、讴歌骨干精英、探索新知前沿
Tips:月桂一词,在中外传统文化中有杰出、取胜或褒奖勇士之义。中文中的“蟾宫折桂”、英国延续四百年的“桂冠诗人”称号,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