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公开鹘鹰研制内幕,设计到首飞堪称神速,已经确定三大型号
军工资源网 2022年11月03日沈飞公开鹘鹰战斗机研制内幕,称该型号战斗机从设计到首飞仅耗时13个月,创下国内军机研制速度新纪录,堪称神速。与此同时,众多衍生型的出现,也充分体现出了鹘鹰战斗机的机体改装潜力,这使得该机有望成为中国版F-35。
鹘鹰战斗机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鹘鹰是中国唯一一个已经确定拥有3种衍生型号的隐身战斗机,不仅有已经曝光的舰载型与外贸型,还有在研中的空军型。
要知道连歼-20战斗机也只有空军型和双座亚型,因为受制于整体布局,该机并不适合改造成为舰载机使用。
反观鹘鹰战斗机,能够在同一种机体上发展出空军型与舰载型,并在脱密处理后发展出外贸型。这意味着鹘鹰战斗机的机体通用性要优于歼-20战斗机,改进潜力十分巨大,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中国版F-35。一边在解放军中服役,一边通过外贸走向世界。
从理论上来说,将鹘鹰打造成和F-35战斗机一样的多用途战斗机并非不可能。因为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鹘鹰战斗机的机体长度约为17.3米,翼展11.5米。而美国空军F-35A战斗机的长度与翼展也才只有15.4与10.7米。
F-35A战斗机
从机体尺寸来说,鹘鹰不仅已经达到了中型战斗机的标准,而且比F-35还大。考虑到F-35战斗机已经可以挂载绝大多数美军空射武器,那么比F-35还大的鹘鹰战斗机完全可以兼容各种类型的武器弹药。
此外,鹘鹰战斗机与F-35战斗机一样,可以在隐身挂载模式与非隐身的野兽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作战任务。
在隐身模式下,鹘鹰战斗机的内弹舱可以挂载最多2吨弹药,作战半径约为1200公里。对于同样是2吨内弹舱载弹量,作战半径1300公里的F-35A来说,鹘鹰除了在作战半径上略逊一筹外,二者实际上并没有拉开太大的性能差距。
不过受制于发动机性能,在不需要隐身的“野兽模式”下,鹘鹰最大只能挂载8吨弹药,而F-35A 的最大载弹量则能够突破10吨。
F-35挂载配置示意图
好在对于鹘鹰战斗机来说,它最大的优势并不在载弹量上,而是在机体通用型上。
要知道F-35战斗机虽然是打着“通用战斗机”旗号设计的,并成功衍生出了A、B、C 这3个子型号分别服役于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与海军航空兵。
但由于3个军种对于战斗机的性能指标有着明显不同的需求,因此这3个型号的F-35战斗机只是外表相似而已,内部结构完全不同。
F-35战斗机各型号对比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F-35B战斗机,不仅机体长度、翼展都是最短的,在驾驶舱后面还装有一个升力风扇,整个机体内部结构与A、C两型F-35大相径庭,实际上已经算是一架全新的飞机了。
当然,A型和C型之间的差别虽然没有与B型的差别大,但也不算小,机体零件通用率甚至低于50%,完全称得上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相比之下,鹘鹰战斗机的各个型号都是基于最初的鹘鹰1.0原型机发展来的,目前除了舰载机衍生型曝光出将机翼改造成可折叠设计以外,各个衍生型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别。
鹘鹰1.0原型机
尽管没有官方层面的数据佐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鹘鹰战斗机各个衍生机型的零件通用率要远比F-35高。
这种高通用性带来的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机体的制造成本将大大降低。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型号的鹘鹰战斗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同一条生产线,只在最后的总装阶段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在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同时,极大地提高战斗机的生产效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机体零件高通用性还能够让那些有意购买鹘鹰战斗机的海外客户获得一种心理安慰感。
鹘鹰2.0原型机
因为在当今的国际军火市场上,即便是同一型号的装备,自用版与外贸版也会存在明显的性能差距。有的甚至干脆只是长得一样,而内部结构与使用零件则完全不同,就像苏联出口“猴版”T-72坦克一样。
但如果外贸机体能够与自用机体通用零件的话,那么基于成本考量,厂商必然会使用同一标准生产自用版与外贸版的战斗机。
这样,即便客户最终买到的仍然是有一定性能限制的外贸型号,这种限制也只能存在于电子设备与软件层面上,战斗机本身的飞行性能则不会受到影响。
可以说,尽管鹘鹰战斗机尚未服役且没有实用型号投入到外贸市场中,但这并不会影响到该机未来可期的潜力。只要鹘鹰完成测试开始列装,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