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的齐射战术,进攻方式多样,优势巨大且明显
军工资源网 2022年11月10日中国有个词语叫万箭齐发,说的是古代军队弓箭齐射的场景。经过无数电影大师之手演绎,每次观看都堪称壮观。
进入现代战争,火炮最常用就是进行齐射。一是威力大、二可以弥补精度上的不足。不过让人迷惑的是,威力巨大的弹道导弹竟然也会使用齐射战术,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导弹齐射
最早使用导弹齐射战术的国家,还是二战期间第一个将战术导弹应用的德国。
V2导弹的精度实在不敢恭维,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德国经常采用小组联合发射的方式,在几个月的时间向英国伦敦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发射了3700多枚导弹。虽然被直接炸死的人不到3000,但引发的心理震慑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之后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短时间内向以色列的阵地齐射了60多枚“蛙”7导弹,这还不算叙利亚从北面打过来的25枚。这些高密度发射的导弹为阿拉伯军队前期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此中东国家十分热衷于导弹齐射。比如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在50天时间内向伊朗发射了190枚战术导弹,伊朗由于准备不充分只还击了不到80枚。伊拉克由此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后来的两次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为何喜欢向以色列一波次发射几十枚“飞毛腿”导弹。打不打的中并不重要,气势上不能输。可能这也是伊拉克最后的倔犟了。
除了这些国家,作为军事大国的美俄也喜欢导弹齐射的战术。比如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前者多次使用导弹齐射敌方阵地,以弥补空中打击力量不足的问题。
美国在冷战期间制定了多种导弹齐射的预案,准备在遭到苏/俄导弹攻击时,在短时间内完成齐射反击,来增加抵抗能力。
二、导弹齐射的方式
导弹齐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万箭齐发,而是只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两枚以上导弹发射就算齐射。毕竟一枚导弹的造价太高,不是弓箭或炮弹能够比拟的。
按照定义来讲,弹道导弹齐射战术可以分成同地同时、异地同时、异地分时、同地异向等几种方式。
“同地同时”非常好理解,就是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间段发射导弹。虽然发射指令是同时下达的,但发射单元的距离不会特别近。因为发射活动和尾焰会影响到另一个单元,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的电磁干扰问题。
这种发射方式更倾向于视觉上的震撼作用,达到一种威慑的效果。毕竟集中发射存在导弹弹道互扰的问题,过于集中也不利于隐秘。
异地同时就是在不同地方于相同时间向敌人一个或多个目标进行集中打击。视觉场面会差一些,但不同地域发射的导弹可以增加对方侦察预警与反导拦截的难度。尤其是发射后操作单位可以迅速隐蔽。
比如普京多次对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进行突击检查,其检验的就是异地同时发射。北极圈附近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和南方奥伦堡发射场同时发射洲际导弹,打击同一个目标,点位偏差大的属于日常工作不到位的。
“异地分时”的发射难度很大。比如手中有两种以上不同型号的弹道导弹,Ⅰ型导弹射程为300公里,Ⅱ型导弹射程为1300公里,若这两型导弹前后相距数百公里。上级要求用这两款导弹同时攻击敌纵深的不同的重要目标。
那么这两型导弹就需要协调发射时间,以达到同时攻击目标的要求。这种发射方式协调难度非常大,但同样可以增加了敌方的反导难度。
同地异向的应用场景很多。比如战略导弹核潜艇同时发射数枚导弹,攻击某个国家的不同城市。这种方法大多都是被敌方先进行核打击后的反击手段。
三、导弹齐射的优势
导弹齐射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示出巨大威力,也有利于发射单元迅速隐蔽疏散。
反面例子就是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仅凭借“飞毛腿”导弹发射时的闪光就能探测出发射单元的大致区域。美国整个空中行动中,总架次的5%是为了寻找“飞毛腿”发射车。
可以说,如果伊拉克能够完善自己的导弹齐射战术,那么可以给予美军或以色列更多的打击,而不是发射车被美军击毁于沙漠。
一般来说,在制空权丢失的情况下,发射单元从准备到发射到撤离,只有10多分钟的时间窗口。因为美国的联合攻击系统已经能够做到发现目标的10分钟内,让战机光临此地。
相反如果将导弹齐射战术运用熟练,哪怕多枚导弹被拦截,只要有1枚命中目标,也会造成客观的杀伤。比如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击中了沙特宰赫兰市的一座美军兵营,致使美军28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这次袭击造成的伤亡占到了当时多国部队总伤亡的六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