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怀着对航空特殊的热爱与期待来到珠海。回顾这十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祖国的航空事业,是靠一代代航空人拼搏奋进、矢志不渝、勇攀高峰的精神换来的。这其中不乏像罗阳同志这样的英雄,为科技强国、航空强国而奉献。
2012年,我入职航空工业华南公司。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腔热血,想着在学校也学过很多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在工作上各方面都勇于表现自己。那时接到的任务是组装首次参加航展的三架西锐飞机,由于业务不熟练犯了不少错误,还好被老师傅教导及时纠正,最终保障完成了西锐飞机的航展表演。
刚进入航空工业,对于航空精神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直到2012年11月25日,传来了罗阳因过度劳累不幸辞世的消息。这个消息让刚刚踏上航空路的我对航空、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此后,我开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因为我们公司也有一个大飞机的梦——大飞机三兄弟之一的“鲲龙”AG600。2015年,我们的AG600 开始总装制造,作为一名机务工作者,日常的任务就是维护飞机、做好定检、保障好每一次飞行。整个机务团队从制造环节开始介入,了解飞机制造的每个细节;从大部件对接,到各系统部件安装,再到各系统通电检查/功能检查、测试改装及调试、机上地面试验和全机共振试验等工作。
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全公司为了理想夜以继日地工作。忙碌的现场、奋力拼搏的氛围中,我被大家航空报国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7年2月春节刚过,我们团队就开始了AG600燃油试验,10个人的机务团队在8天8夜里,不知疲倦。累了就在车里眯会儿,半小时后换下机翼上加油的同事。比起机翼上的加油工作,更难的就是油箱的清洁。需要全程穿戴防护服、防毒面具、防爆手电,即使防护到位也还是非常危险。在密闭空间里工作,十几分钟就得换一波人。经过大家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最终整个机务团队不负众望完成了燃油试验。
此后,我们又完成了一系列地面试验,从首次试车成功到首次低速滑行,从高速滑行再到首飞准备。2017年12月24日“鲲龙”AG600成功首飞,那天我看见很多人红了眼眶,首飞的成功是研制全线、是整个机务团队用夜以继日的努力换来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罗阳,想起了“飞鲨”首飞成功时,被镜头短暂记录下的他。
后续我们又完成了水上首飞、海上首飞,完成了一次次异地科研试飞,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次次试飞的安全保障。
研发团队为了型号常年加班加点、总装制造团队也是三班倒,努力推动着型号往前走。试飞保障团队更是远离父母亲人,常年异地试飞保障,最久的时候连续九个月在外地保障飞行,疫情期间更是成为最美“逆行者”,为了不落下任务节点,17小时的长途大巴赶往目的地,启动科研试飞。这几年觉得亏欠最多的就是家人,“鲲龙”总装下线当天,女儿出生。她是伴着“鲲龙”成长的,但却少了我的陪伴,我老婆常说,你陪“鲲龙”过了一个个生日,却没有陪女儿过一个生日。
罗阳精神、航空报国精神鼓舞我前进,让我从一名机械员成长为机械师,成为能带领团队完成AG600M各节点任务的机务骨干。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将带领团队完成公司型号研制任务,为航空强国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