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研究歼-35,只用一个细节,推断出解放军下一步规划?

军工资源网 2022年12月05日

美国专家彼得·苏丘近日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篇锐评中国新型隐身舰载机的文章。他表示根据最新曝光的照片显示,这款网传型号为歼-35的机型在许多设计细节上都与美国的F-35战斗机有着相似之处。

彼得·苏丘撰写的文章

他据此认为,这表明解放军的远期规划是将歼-35战斗机打造成和F-35一样的三军通用机型,不仅可以同时作为舰载机与陆基战斗机在海军与空军中服役,并且还将推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衍生机型装备在075两栖攻击舰上。

而彼得·苏丘之所以这么判断,依据的正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歼-35战斗机采用了和F-35一样的前开式座舱盖设计。

前开式座舱盖设计

其实从常理上来说,依靠一个座舱盖细节就作出中国正计划将歼-35打造成三军通用机型的结论,多少有些先定结果再找证据的意思。

不过硬要说的话,这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因为F-35的座舱盖还真不是随便设计的。

我们都知道座舱盖的打开方式分为:前开式、后开式和侧开式这三种。但在世界各国已经服役的4代与5代机里,无论是F-15还是苏-27,亦或是F-22以及歼-20,都是更加传统的后开式,只有F-35采用了前开式设计。

歼-20的后开式座舱盖

这是因为F-35战斗机在设计时为了满足海军、空军以及海军陆战队这3个军种截然不同的作战需求时,被迫将机体拆分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A、B、C这3个子型号。

这就导致了整个项目将无法实现原计划中要求的高零件通用率指标。为了满足指标,设计人员只能尽可能在部分设计细节上采用相同设计,以此来达成通用率指标。

这其中,为了给F-35B驾驶舱后部的升力风扇留出空间而作出的前开式座舱盖设计,就借此成为了F-35的标配舱盖。

当然,虽然这块空间被F-35B用来安装了升力风扇,但在A型与C型上,这块空间也被用于安装了其他设备。

F-35B的升力风扇位置特写

也就是说彼得·苏丘判断歼-35是三军通用战机的想法有依据,但没有说服性。说到底前开式座舱盖只是一种节省驾驶舱后方空间的设计,并不一定非要安装升力风扇。

而且以目前中国对于舰载机的战术需求来说,战机的垂直起降能力本就属于一种鸡肋甚至是不必要的能力。

因为舰载机要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两栖攻击舰这种没有弹射器的舰艇上进行部署作战,将其打造成一种“轻型航母”。

然而问题在于,这种经由两栖攻击舰进化而来的轻型航母不仅在载机数量上不及正规航母,在舰载机的维护以及舰艇本身的航空指挥能力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美国海军在美利坚号以及的黎波里号进行的“闪电航母”测试中就发现,相比于航空母舰上搭载的F-35C战斗机拥有70-80%的勤务率,“闪电航母”上的F-35B出勤率仅有三分之一,而且飞机一旦出现较大的故障也难以直接在舰上进行修理,整个舰载机队很容易陷入到飞机越用越少的情况中。

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海军现在可部署航母数量不够,他们自己也不愿意推进“闪电航母”项目。有着这样一位前车之鉴在,解放军自然也没有必要在同一个位置跳进同一个坑里。

更何况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比起F-35那种为了对地打击能力而牺牲空战性能的多用途战机,海军航空兵更喜欢拥有强大制空能力的空优舰载机。

因为和美国主要依赖舰载机提供反舰火力、水面舰艇专注对空不同。中国海军正好相反,整个作战体系以水面舰艇为反舰核心,舰载机专注对空。

在这种作战思路的影响下,比起耗费心思去研发一种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歼-35战斗机,不如先搞定现在已经曝光的空优机型,快速形成战斗力。而这很可能也是歼-35会采用前开式座舱盖的原因之一。

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

正如之前所说,前开式座舱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给驾驶舱后方留出冗余空间,而这个空间既可以安装升力风扇,也可以安装其他设备,比如说油箱。

因为歼-35的尺寸说到底只能算是中型机,这意味着该机的最大航程很难达到和歼-15一样的水平。在海军舰载机部队已经依托歼-15建立起初步的舰载机作战理论的情况下,这种航程上的差距将会极大地影响舰载机部队在换装歼-35后的作战思路,整个部队甚至有要重新形成战斗力的可能。

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事发生,歼-35的首要设计目的自然是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提高航程,而增加一块油箱空间无疑是最简单直白的解决方案。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