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中国民航产业寒冬不再

军工资源网 2023年02月06日

1月3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会议上,据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介绍,在2023年春节假期(1月21日至27日)期间,我国民航发送旅客172万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85%,对比2022年同期增长39.8%。

春运期间繁忙的广州白云机场。

这样显著的恢复与增长源于我国疫情政策的调整,也得益于航空公司一直以来维持机队和运行队伍的努力。

而在春节假期开始之前,在疫情政策调整之初,这样的变化已经得到了相关机构的关注——路透社曾引用分析人士的观点,表示中国航司或将成为重启国际航线的“赢家”。

同时,根据航空数据分析公司睿思誉(Cirium)的数据,到2022年底,中国大约500架宽体飞机中的多数都处于活跃状态,只有不到五分之一处于库存状态。只不过囿于当时的疫情防控政策,这些宽体飞机在国内航线上的飞行时间较疫情前比较少,国际航班和货运航班也有限。

2019年与2022年中国宽体机服役状态对比(来源:睿思誉)

路透社表示,在疫情期间,中国的航空公司保留了大部分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机场也保留了大约90%的员工,此举应该有助于航空公司避免出现类似北美和欧洲经历过的混乱增长。

负责亚洲旅游业务的麦肯锡合伙人沈思文(Steve Saxon)表示:中国航空业短期内盈利能力将很快恢复,因为中国航空公司恢复得相当快。而世界其他地区则是市场需求量恢复得比供应量更快。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航空业,尤其是民航运行一线受到了巨大冲击;到2022年,在多国不断调整的防疫政策下,航空业逐步复苏,但受各国出入境政策、旅客对公共卫生趋势的担心等多因素限制,全球民航业依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叠加俄乌冲突背景,全球原油价格上涨,航空公司的成本压力继续增加……从制造商到航企和机场,民航产业链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多个国家解除旅行限制后依然受到运力影响与限制。

2022年5月开始,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民航政策以及对入境管控政策的调整,为国际航班恢复提供了多项便利条件;2022年8月31日,我国取消了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申报,此后国际航线旅客量连续两月同比大幅增长。

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2022年9月、10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均高于2021年、2020年同期,为疫情以来最高水平。

2023年1月17日,南航宣布恢复大兴-香港航线。

在2020年11月11日,我国公布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后。国际航班量应声增长:从11月11日至12月5日,国际航线(含港澳台)客运航班执行量累计超2800班,较2021年同期增长超4成。

今年春节期间,受到巨量出行需求的推动,我国民航客运航班量节节攀升,迅速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近90%……显然,民航运输量的迅速恢复,得益于我国民航供应链一直保持弹性运行、大部分民航专业从业人员得到了保存等工作成果。

春运期间的民航运行数据(来源:飞常准)

但是疫情的影响并没有就此消失。在调整防疫政策后,多国陆续发布了针对中国旅客的入境政策……针对这样的针对性措施,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也在2023年1月3日发布消息,对此表示失望:一些政府并没有从过去的疫情中学习,现在又在实施无效的限制措施,这很令人失望。——IATA总干事

威利·沃尔什(Willie Walsh)

IATA对多国限制中国游客入境的情况表示失望。

根据睿思誉最新的预测数据,今年1月,全球航司往返中国的运力仅为2019年运力水平的11%;但预计到4月,这一数字将达到25%。

多家国外媒体和旅游门户网站都对中国民航的运力持乐观态度。

旅行网站Expedia也表示,中国在宣布重新开放后,美国和欧洲飞往中国机票搜索量翻了一番:“在新年度开始之际,许多公司和旅行者已将赴华旅行列入日程。”

在国际旅行的刚性需求之下,虽然我们无法预计他国政府将如何更改针对中国旅客的政策,但是可以预估的是,民航业正在逐步走出寒冬,新冠疫情造成的行业低谷正在成为过去,毕竟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说,连接彼此、团进进步才是永恒的主题。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