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陈静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加快内涵建设步伐

军工资源网 2023年03月07日

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省一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化学家侯德榜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郑大材料学院)成立于2001年,由原郑州大学材料系、原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部分专业)、原郑州工业大学材料系、原郑州工业大学数理力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


在2017新材料资本技术珠海秋季峰会上,《大国之材》与专程前来出席峰会的郑州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陈静波教授畅谈多时,听他讲述郑大材料学院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01

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 加快学院转型发展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郑州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郑州大学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三个学科成功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按照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的话来说就是要围绕建设目标,推进五大建设任务,实施五大改革。结合地方大学实际,重点推动以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师资队伍、治理体系与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学院现有教职工160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陈静波告诉《大国之材》


据陈静波介绍,郑大材料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工程和材料化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在读本科生近1500人。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博(硕)士点、皮革化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在读硕士研究生近600人,博士研究生近100人。


“未来学院将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加快学院转型发展和内涵式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材料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陈静波表示,学院将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营造各类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实施学科特聘教授“人才工程”,汇聚国际影响的学术大师,建设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


对于学院人才培养,陈静波有着自己的解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努力构建一流学科为基础、一流师资为条件、一流文化为根本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双创”教育引领,培养一流人才。”


02

科研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进入新时期后,郑州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目前学院材料科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材料加工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被国家认定为“双一流”建设学科。”陈静波告诉《大国之材》


经过多年发展,郑大材料学院目前已拥有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低碳及环境材料国家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先进镁合金重点实验室、河南资源与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主要研究方向涵盖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模具、先进轻合金材料及加工、新能源材料及智能设计、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有机功能材料等。


潜心科研之下,郑大材料学院硕果累累。


“学院突破了高性能塑料制品的“低应力制造”和“非对称产品的平衡充填”等关键技术,完成了神七出舱、神九交会对接、太空工作站等系列航天服面窗研制任务,为我国战略用塑料件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陈静波介绍说,学院还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芳香尼龙、高耐热半芳香尼龙制备工艺及生产设备,成功实现“石油发酵十二碳二元酸制备尼龙1212和尼龙12T技术”和“石油发酵十一碳二元酸生产尼龙1111和尼龙11T技术”产业化。


同时,郑大材料学院作为耐火材料的重要研究基地,在我国耐火材料首席科学家钟香崇院士带领下,立足我国耐火材料资源优势,自主创新研究开发有中国特色的优质合成耐火原料和高效制品,使矾土资源利用率从40%提高到80%以上。


据了解,郑大材料学院还相继开发出以无铟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系列材料为核心,外源等离子体溅射为特色的“材料—装备—工艺”一体化的创新成果,实现了宽幅无铟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规模化连续生产。此外,还开创了一种方便、通用的功能纳米材料合成方法—通用纳米反应器方法,通用纳米反应器方法等。其中通用纳米反应器方法可以制备出各种各样组成和结构可控的纳米晶体复合材料,包括单一组分、核/壳结构和空心结构,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等期刊,为功能纳米材料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探索各种纳米结构的尺寸、形貌与性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薄膜材料低碳“智”造


近年来,郑大材料学院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1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的论文8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获得授权40余件。


03

搭建产学研联合体 创新协同机制


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和应用推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实力大幅提升,在重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


郑大材料学院在新材料产学研融合创新协同领域也正在迈出自己的坚实步伐。


据陈静波介绍,郑大材料学院高度重视与业界及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郑州三磨所、中铝郑州研究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平顶山神马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学院开发了免精炼的新型镁冶炼工艺、免煅烧短流程“一步法”工艺和无废渣碳热法短流程炼镁新技术,并研制出全套生产装备,建成了年产1.25万吨的示范生产线。”陈静波表示学院将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资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对于高校产学研融合,郑大材料学院和陈静波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举措。“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以项目为依托合开公司。”


对于师生创业,郑大材料学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成立了由副书记、副院长牵头的领导小组,现在已经建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目前有10余只创新团队入驻孵化。”陈静波强调,学院师生创新创业还要注意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提高创新能力,让更多学生走进实验室,让更多老师走向市场。


对于郑大材料学院的未来发展,陈静波充满信心。“学院将推进研究型学院转型发展的治理体系改革,推进学科、科研以及研究生培养一体化的学科研究院建设与学部制改革,形成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生态与文化。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资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实施科教融合,创新协同创新机制,推进法人学术单位建设,提升学科水平。”


郑州大学部分校友风采:



丁奎岭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7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2013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聂建国院士


现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兼工程结构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土木工程系和建设管理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阎锡蕴院士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所重点实验室主任,创新课题组组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洲生物物理联合会(ABA)主席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学研究,纳米酶催化机制及应用研究。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中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应用催化研究。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