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加快科研生产 实现“一次成功”

军工资源网 2023年10月24日

进入四季度,中国航发各单位聚焦全年任务目标,全力加快科研生产步伐,围绕航空发动机研制各领域、各环节、各工序深入实施“一次成功”工程,推动实现“设计一步到位、试制一次做对、试验一次成功、性能一次达标”。

“成功树”保障分析法 助力外场专项试验“一次成功”

“试验成功,准备停车——”随着发动机停转,中国航发商发2023年外场专项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一次成功”。试验“一次成功”,不仅是试验团队努力拼搏奋斗的结果,更是积极运用“成功树”保障分析法的实践成果。

以“试验一次成功”为目标,试验团队充分借鉴集团“成功树”通用模板,结合外场试验任务实际,与外场试验基地多厂所、多专业开展了数轮头脑风暴和讨论分析,将“成功树”保障分析法应用到外场专项试验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中,全面完成关键环节识别以及影响因素和控制因素的分解。

试验团队坚持系统思维,借鉴“成功树”保障分析的科学方法,各专业系统牵头开展分析,深度分解相关影响因素和控制因素。同时,从试验任务整体出发,抓住各专业界面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系统梳理影响试验成功的关键环节、影响因素和控制因素,助力外场专项试验任务取得“一次成功”。

试验团队针对每项控制因素,围绕设计保障、生产质量控制、前期试验验证、装配及测试检查、检验试车和试验前检查等各环节,制定合理可行的过程保障措施。通过对每一项保障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细致检查,最终识别出影响试验成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保障措施。

试验中,各专业系统组成“参数监控岗位职责矩阵”,严格监控发动机各项参数。为避免外部影响,现场还设置了参数监控员、发动机维护小队和测点排故抢修小队,及时应对各类突发情况,保障试验数据准确有效。

每天试验结束后,发动机检查小队还会根据“试验前/后检查清单”开展发动机的外观、孔探、无损和油样检查等工作,数据分析小队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判断试验数据有效性及技术状态,全力保障后续试验任务顺利进行。

通过“成功树”保障分析法的运用,有力保障了各项外场试验任务实现“一次成功”。试验团队充分总结相关经验,形成外场试验“成功树”分析通用场景和专用场景模板,帮助后续各项试验任务提升效率、保证质量。

加强技术创新 实现试验“一次成功”

在中国航发涡轮院试验现场,研制人员们围绕一组试验设备,展开一场充满激情的头脑风暴。这是涡轮院深入践行“一次成功”工程,大力开展自动化技术创新,带动试验质量提升的典型实践,一台台自动化试验设备的投入使用,更是取得的创新成果。

为进一步提升试验质量、实现试验“一次成功”,涡轮院从零部件试验出发,以局部的改进推动航空发动机试验整体质量提升。组建专项研制团队,对试验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有效攻克关键技术,在提升零部件试验准备效率的同时,提高了试验过程质量。

研制团队将“大”化“小”,通过在试验现场深入调研,发现了试验过程中的“效率突破口”。传统叶栅试验中,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上千个点的数据采集、评估、调节工作,这种依赖人工“采集—确认—步进”的方式,对效率提升产生很大影响。

用自动化的方案解决低效难题,研制团队通过运用自动化高精度调节技术和出口流场采集自动加密技术,实现了叶栅试验设备自动化升级和涡轮试验弧形位移机构自动加密运行,成功将人工操作升级为自动化作业,优化了试验流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叶栅试验准备时长减少三分之一,涡轮试验出口流场采集时间缩短一倍,效率提升了70%以上,有力缩短试验周期。

实施设备的自动化升级,不仅带来了试验升级、效率提升等成效,更在成本优化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如今,叶栅试验台可以实现压气机、涡轮类叶栅试验的连续进行,省去了中途切换步骤,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在涡轮试验出口流场测试中,运用自动加密采集技术,人员需求节省了三分之二。

除了人力成本降低,新试验技术的应用也使试验流程进一步优化,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成本降低至原有的50%以下。

自动化升级显著减少了人为干预,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一条条试验数据成为最好的验证:叶栅试验中的攻角调节返工率降低20%,涡轮试验中流场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增至99%,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出口流场的加密采集还能够更好地捕获尾迹区的流动特征,提升了出口流场采集的品质,保证了试验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零部件试验的改进升级,为整机研制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新技术的应用、试验设备的自动化升级,更为试验效率、交付质量的提升赋能助力。在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中,涡轮院为试验“一次成功”铺出清晰的航道,全力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王晓彬 任凌潇 周诗齐)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