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促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

军工资源网 2024年04月17日

在全球科技竞赛的新赛道上,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焦点。借助政策驱动和资本力量,这一领域的创新和突破正在加速。市场研究机构IDC表示,2024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化应用示范正成为行业发展重点,然而商用化进程中仍面临挑战,这既是考验,也是激发创新潜能的契机。

众多国内外厂商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这些企业凭借各自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投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

AI软件相关厂商以构建机器人本体与周围环境感知互动的具身智能为出发点,提供AI算力、AI大模型及算法软件驱动人形机器人的视觉分析、语义理解、任务分解、动作规划等功能。核心零部件厂商提供各类视觉、位置、惯性、力控传感器以及电机、减速器、丝杠、编码器、驱动器、电池、通信等硬件设备,从而组建人形机器人所需的感知、控制、动力、运动模块。机器人本体厂商负责通过设计、制造以及测试环节,最终将各类零部件硬件及软件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尽管如此,该机构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完善需要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首先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这包括但不限于本体集成的高效性、运动控制的精确性、感知系统的灵敏度、智能分析的准确性等。目前,产业尽管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实现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交互和执行任务,仍需突破多项技术瓶颈。

市场应用的普及需要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相对于当下已有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已经达到的数万元甚至万元级的价格,人形机器人目前数十万元乃至百万元级的价格难以打动用户。随着机器人技术的突破和升级,相关产业链的跟进,应用规模的扩大,人形机器人的产品价格会持续下降,这将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购买意愿。

场景通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功能,需要软硬协同、生态持续完善。相对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突出的特点是通用性,尤其适用于应对环境多变复杂、工作任务繁琐及高度强调人机协同的应用场景。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策略在于采取软硬件解耦的设计架构,让机器人在坚实的硬件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动态加载各垂直领域的大型模型。这意味着要在不断提升机器人硬件性能的同时,丰富和升级软件系统,强化各种专业模型的集成与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驱动人形机器人在各行业中发挥更大效能,真正实现“全场景适用”的理想状态。

商业应用落地需要循序渐进。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是一个稳步递进的发展历程:从专业化场景向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拓展和广泛应用;从较为成熟的商用服务领域起步,如酒店接待、商场引导、公共服务等场所,利用其独特的人形设计和智能交互功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实践检验,逐渐渗透到灾害救援、极限环境作业等高难度、高风险等特种应用领域。在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会在结构化的生产制造环节如精密装配、物料搬运等环节先行开展自动化作业。最终,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完善保障下,人形机器人步入家用服务市场,承担起陪伴、教育、做家务等多种工作,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