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金控CEO任元林:我们决定转型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5月07日近日,扬子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靖江南洋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订造6艘4万吨灵便型散货船的消息引发业界关注。这是近期扬子江金控第三次在靖江南洋下单造船,而且去年以来,扬子江金控在国内船厂订造新船总量已达约22艘。
持续下单有讲究
“这是我们进行的‘保底型投资’。”扬子江金控董事会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任元林近日接受《船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反复探索,扬子江金控的核心优势还是造船,而且在当前全球经济、关税环境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可能对造船业产生影响的背景下,扬子江金控必须加快业务整合。
据介绍,扬子江金控自2024年以来进一步深化投资业务布局,以新加坡为枢纽拓展全球投资版图,尤其聚焦海事投资业务的发展。此前,扬子江金控与1家新加坡船运公司合作,在江西新江州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订购了4艘25900载重吨不锈钢化学品船;该公司还与1家英国船东合作,在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订购了4艘5万吨成品油船;而且还与1家中国香港航运公司合作,在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订购了4艘18500吨化学品油船。而今年1月靖江南洋获得的订单也是由扬子江金控与摩纳哥油船船东Scorpio Tankers合作订造。
“凭借在造船行业30多年的深耕积累,我们已具备精准判断船舶价值与行业趋势的能力。”任元林表示,主动捕捉海运行业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机遇,向海事全产业链延伸,持续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是扬子江金控长期坚持的方向。
尽管当前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但任元林表示,中国造船业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相关不确定因素对中国造船业可能带来冲击,但我认为结果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任元林表示,一是新兴的、跨行的船企将首先受到冲击,他们可能无法按期交付或保证质量;二是造船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原来30%的船厂占据70%的市场份额,未来可能80%的市场份额会集中到20%的船厂,甚至是10%的船厂。
“银行保函政策的调整,将使得很多企业无法接到订单,而头部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强,将更容易获得银行支持。”任元林分析指出,有鉴于此,无论是接单还是合作下单,扬子江船业和扬子江金控都将更注重选择有政府背景或强大履约能力的船东,以降低风险。比如马士基集团、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等行业巨头企业,以及其他具有政府背景或财团背景的企业等。
新计划呼之欲出
《船报》记者最新获悉,任元林已于4月15日赴新加坡参加扬子江金控股东大会,并与新交所和经管局商讨一项将会再次轰动行业的计划。“我们决定转型,以海事为主业,联合造船、融资租赁、船舶代理、船舶买卖及二手船交易,形成公司的新模式。”任元林透露,其团队已计划将部分资金战略性配置至海事相关资产及东南亚的私募信贷基金,尤其是新加坡,以强化长期增长动能。“扬子江金控计划在新加坡进行业务调整,而且新加坡政府对这一计划也表示支持。”任元林介绍。
任元林表示,扬子江金控将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一是扬子海事发展,继续聚焦造船主业,资金规模预计将达到约100亿元;二是仍保留扬子江金控的名称,也将保持100亿元的资金实力,目前,扬子江金控正在清理库存,为拆分工作做好准备。预计今年八九月,这一拆分计划将完成,并正式对外宣布。
据了解,新加坡已出台振兴资本市场的政策,其中包括拿出50亿新加坡元作为在新加坡上市企业的税收返还鼓励,以及全球投资者计划下的家族办公室必须将其管理的至少2亿新元资产中的5000万投入新交所上市的股票等新政。这些政策无疑将为扬子金控转型创造一定的政策环境。
任元林还透露,当前的市场环境更需要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解决有序发展的问题。扬子江船业已放弃再建新厂的计划,现在重点是整合利用陈旧及现有产能,并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来提升效益。
2021年12月,扬子江金控由扬子江船业集团分拆投资业务部门成立,并在新加坡注册。2022年4月,扬子江金控在新交所挂牌上市。该公司目标成为亚洲领先的投资管理公司,专注于长期价值创造,主营业务包括债务投资业务、投资管理业务以及基金/财富管理业务。扬子江金控由扬子江船业集团名誉董事长任元林出任执行主席,由单独的董事会和管理团队领导。此后,扬子江金控设立海事投资基金,初始资本2.5亿美元,至2024年该基金规模已增至6亿美元。成立至今,扬子江金控已累计完成66艘船舶相关交易,船型包括油船、液化气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海工辅助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