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底哨兵”模块化海底监视系统研发进展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6月03日

“海底哨兵”(Seabed Sentry)系统的研发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一方面,安静型潜艇(如俄罗斯的亚森-M级核潜艇)和无人潜航器(UUV)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了新的威胁;另一方面,对关键海底基础设施(如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潜在破坏风险日益增加,促使西方国家寻求更高效、更经济的海底监测手段。安杜利尔宣称在“海底哨兵”项目上已经秘密研发约一年,系统整合了公司此前的技术积累,包括其标志性的Lattice人工智能自主软件平台。


这种系统是对传统静态水下监听网络(如冷战时期的SOSUS系统)的一次革新。SOSUS(声纳监视系统)曾是美国海军的核心资产,但其高昂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以及固定的部署特性,使其在现代战争中逐渐被更灵活的综合海底监视系统(IUSS)所取代。然而,即便是IUSS这样的系统,由于其规模和复杂性,仍可能被对手定位和规避。因此,“海底哨兵”旨在通过小型化、模块化和快速部署能力,提供一种更具适应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解决方案。


一、系统设计与技术特点


根据安杜利尔的描述,“海底哨兵”是一个由小型、低成本、模块化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化系统,其设计理念是将持久性和广域覆盖能力与经济性相结合。“海底哨兵”系统的核心是一系列直径21英寸(53.34厘米)、长约8英尺(243.84厘米)的圆柱形浮标状节点。每个都有一个模块化的有效载荷舱和一个锚在部署后将其固定在水下。


图片

“海底哨兵”系统节点


以下是其核心技术特点:


模块化与可重用设计:“海底哨兵”采用模块化架构,每个传感器节点(或称“节点”)都可以独立运作,并通过自主水下航行器(AUV)部署到海底。这些节点可以在任务完成后被回收、清洁、充电并重新使用,大幅降低了长期运营成本,同时避免了传统固定系统因制造和部署延误带来的瓶颈。安杜利尔强调,其耐用性可达“数月至数年”,深度额定超过500米,载荷容量超过0.5立方米,适合在多种海况下执行任务。


图片

近距离观察海底哨兵节点的头部


图片

系统头部,“无缆化”圆柱形节点,直径仅21英寸(约53厘米),内置模块化载荷舱,可搭载声呐、通信设备甚至攻击型无人潜航器(AUV)


AI驱动的Lattice平台:系统由安杜利尔的Lattice软件平台提供支持,这是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性软件套件,能够在边缘(即传感器节点本身)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这种“边缘计算”能力减少了对大带宽通信的依赖,特别适合海洋这种通信受限的环境。Lattice此前已被用于安杜利尔的陆基“哨兵”(Sentry)系统,而“海底哨兵”的命名正是对这一技术传承的呼应。


新型声呐技术:Sea Spear。“海底哨兵”与Ultra Maritime公司合作,独家集成了后者提供的“海矛”(Sea Spear)声呐系统。Ultra Maritime公司描述其为一种“受NASA太空卫星伸缩臂启发的新型声呐阵列”,是当前与“海底哨兵”配对的主要传感器。这种声呐的长距离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在偏远和竞争激烈的水下环境中探测目标,例如潜艇或无人潜航器。安杜利尔还表示,系统支持开放式架构,可以快速集成其他第一方或第三方传感器和载荷,进一步提升其灵活性。


图片

“海矛”声呐延伸借鉴了NASA太空桁架灵感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