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造出航空巡洋舰后,各国纷纷避雷,为何苏联却非要往坑里踩?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7月02日
自从1920年代舰载机登上战舰后,世界各国海军都热衷于开发“混合型”舰船,在这类战舰发展初期,图纸方案设想甚多,但成功落地的却非常少。直到1933年,瑞典率先建好哥特兰号航空巡洋舰,拉开了混合战舰的序幕。
哥特兰号的诞生并没有促使航空巡洋舰成为主流,相反各国看到了这类战舰的短板,为了提升侦察能力而大幅削减火力,显然有点鸡肋了,尤其对于有财有势的英美两国来说,与其搞这种两面不讨好的玩意,还不如直接派一艘战列舰和一艘航母。于是在后续的研究开发工作中,各国纷纷避坑航空巡洋舰。
那么航空巡洋舰就这样没落了吗?那倒没有,因为后来苏联从这船中得到启发,并在1962年开始建造莫斯科号。
至于为什么是1962年,原因一言难尽。简单来说,作为“大炮巨舰主义者”的SDL,曾经规划1946~1955年,要建造超过30艘轻巡和战列舰,而他身边有一位名叫库兹涅佐夫的元帅,库兹涅佐夫深知航母的强大,一直进言让SDL造航母。
软磨硬泡好不容易说服领导,将航母纳入5年计划。然而SDL在1953年逝世后,其继承者赫鲁晓夫又推翻了航母计划,而库兹涅佐夫本人也因为与赫鲁晓夫意见不合遭到降职,遗憾退役。所幸,接替他的戈尔什科夫也是航母的忠实支持者,聪明的他玩了个文字游戏,不直接点出航母二字,而是采用了“反潜巡洋舰”的名号,这艘船也就是后来的莫斯科号。
从设计来看,莫斯科号基本就是哥特兰号的翻版,只不过舰载机换成了反潜直升机,并且装上了导弹而已。作为苏联海军第一艘“航母”,莫斯科号因为吨位限制问题,实战能力相当不堪,但也是有了它创下的基础,后续才有了大杀器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的诞生!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