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中日军机两次交锋,最近距离45米,美航母闭门不出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7月02日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11日,日本防卫省发布消息称,6月7日和8日两天,中日两国军机在太平洋公海上发生了两次近距离的对峙,最短距离仅为45米。先来看事件的具体经过。6月7日上午10时左右,搭载在山东舰上的歼-15战斗机,在太平洋公海对执行所谓“侦查任务”的日本P-3C巡逻机进行了驱离行动。双方飞机距离在最接近时仅有45米,场面极为紧张。6月8日下午14时,歼-15战机再次出动,在约900米的距离下穿越了日本P-3C的航线。这两次空中交锋持续时间分别达到了40分钟和80分钟之久。
日本方面对此称之为“危险逼近”,并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抗议。然而,事实是,日本的P-3C巡逻机是一种远程军事侦察平台,其主要任务正是监视中国海军的动向。中方舰载机的行为则是对这种侦察行为的合法警告与驱离,完全符合国际法规定。接下来,我们来看这次事件的背景。近期,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及周边海域展开了例行训练,这些训练均根据年度军事计划安排,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或目标。
石破茂(资料图)

此次训练意义非凡,标志着辽宁舰编队首次突破了被称作“第二岛链”的战略防线,进入了岛链以东的水域执行任务。这也是外媒首次确认中国有两艘航母同时在西太平洋水域进行活动,形成了对“第二岛链”实施夹击的态势。面对中国双航母的现身,美国显得颇为尴尬。此前部署在该区域的美国“华盛顿”号航母正返航横须贺港进行检修,而“尼米兹”号航母则停靠在关岛进行休整,致使整个西太平洋海域竟没有一艘能够贴身监控中国航母编队的美国航母存在。
美国海军学会指出,在这一关键时刻,美军未能对中国的训练行动做出迅速反应。那为什么日本会对中国航母动态如此高度关注,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呢?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中国双航母突破“第二岛链”意味着美国长期奉行的“岛链战术”正面临失效的危机。美国多年来试图通过设立“岛链”阻止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海域,但如今中国海军不仅成功突破,还能够在远洋进行双航母协同训练,这令美国及其盟友深感不安和焦虑。
军机(资料图)
其次,日本作为“岛链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担心自身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被削弱,因此加大了对这一事件的炒作,试图向美国展示自己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如今的日本自卫队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自卫”范围,转型成为装备精良、训练严密的准军事力量。日方对“中国威胁”的大肆渲染,或许也是为了借机推动军事政策松绑,谋求进一步扩充其军事影响力。
从中国海军角度看,这次训练充分展示了中国海军实力的稳步提升以及远洋作战能力的增强。山东舰搭载的歼-15舰载机作战半径约1000公里,能够在无岸基支援的远洋条件下保持高频次出动,辽宁舰的存在则奠定了中国实现双航母协同作战的坚实基础。中国海军的行动步骤清晰有序,不仅考验了部队的远海防御和联合作战能力,还向外界彰显了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
石破茂(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太平洋的战略布局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关岛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核心军事基地,其新一代雷达AN/TPY-6项目因缺乏关键的中国供应氮化镓材料而进展停滞,严重影响了美方的区域监控能力。此外,美国海军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阶段,多艘航母超期服役,导致在关键时刻难以对中国海军行动作出及时应对。中国一直强调,此次航母训练是例行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中国海军有权在国际法允许范围内开展训练,坚决维护自身海洋权益。
而美国及其盟友应当适应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增长的存在,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观念,携手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从这次事件可见,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格局正悄然转变。中国海军的崛起逐步削弱了美国“岛链战术”的效用,而日本在这一格局中的角色也应引起高度关注。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向深蓝,守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同时也期待通过对话合作,与周边国家共同构筑和平、稳定、繁荣的亚太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