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防务企业打造AI无人机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7月07日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6月30日报道,通过借鉴乌克兰战场上的成功,越来越多欧洲公司开始打造具有人工智能(AI)功能的无人机。
6月1日乌克兰发动“蛛网”行动,这是一场深入俄罗斯境内的秘密无人机袭击。该行动中有一个要素被忽视了:人工智能所发挥的辅助作用。
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说,AI驱动的工具可能对训练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的软件至关重要。这些工具使无人机能够发现威胁,指出对每个威胁的可能打击点,并在与操作员的连接出现问题时引导它们抵达目标。
在制造商提出的新设计中,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最近于爱沙尼亚举行的无人机峰会上,几家拉脱维亚无人机公司展示了他们目前对人工智能瞄准能力的关注。其中,起源机器人技术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用于摧毁敌方无人机的自动无人机拦截器。
这款名为“火焰”的飞行器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进行训练,区分各种飞机类型和其他物体。一旦系统锁定目标,它就会冲上去,通过将弹头砸向目标进行拦截。
上月芬兰帕提亚防务集团宣布,它将领导一个欧洲工业联盟,开发新的联合人工智能战争自适应集群平台(AI-WASP)。
这个由芬兰、瑞典、爱沙尼亚、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参与的项目寻求开发用于中小型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系统的人工智能控制软件。
该项目最近从欧盟委员会获得了4500万欧元的资金。
另一家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的公司是捷克制造商LPP控股公司。该公司在5月表示,它向乌克兰军队提供了人工智能制导无人机。据该公司网站介绍,它的MTS无人机配备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导航系统,专为全球定位系统(GPS)不可用区域设计。
尽管欧洲国防工业正逐步增加人工智能在无人系统中的使用,但专家表示,其整合仍存在挑战,尤其是在机载信息方面。美国海军分析中心顾问塞缪尔·本德特说:“问题是数据,到底用什么样的信息来训练无人机飞到特定地点或打击特定目标?”他补充说,在目标瞄准序列中,无人机上的数据(而不是通过外部传输连接的数据)将成为打击决策的唯一依据,这在快速变化的战场条件下是一项挑战。
CSIS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乌克兰选择在小型数据集上训练小型人工智能模型,而不是创建大型、广泛的模板。
报告说:“这种方法可以在小型廉价芯片有限的计算能力上实现快速高效的机载处理,这些芯片可以快速更新和重新训练……这些数据集可以通过公司的战场行动或社交媒体的开源数据收集。”
总部位于德国的无人机制造商量子系统公司最近推出了Mosaic UXS,这是一款用于无人系统的软件指挥和控制平台,可以统一空中、陆地和海上领域的能力。
该公司报告,它能够通过机器学习进行任务规划和执行,并能够规划集群行动,其中每架无人机负责完成一项单独的任务。
乌克兰国防公司也专注于类似的努力,开发独立的人工智能软件和紧凑型芯片。这些软件和芯片可以融合在从FPV无人机到无人地面车辆上的炮塔等各种平台上。(编译/王海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