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雷达旅优化指挥流程提升空情处置效率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7月11日

空军某雷达旅优化指挥流程提升空情处置效率——

指挥指令一键生成直达战位

■周天云 郝 赫

南国夏日,空军某雷达旅一场红蓝对抗训练紧张展开。

“遭电磁干扰!”特情突至,某雷达站空情处置骤然“停摆”。指挥所作战参谋立即点选预案菜单,勾选干扰源定位、抗干扰等功能模块,很快完成战术组合,数条定制化指令一键生成,直达雷达站一线战位。不多时,目标航迹被重新锁定……

“以往,空情信息需经多级流转才能抵达指挥所,处置方案需多方核准才能实施。”这名作战参谋介绍,传统指挥模式下,基层雷达站操纵员经常面临“指令未达、特情已至”的情况,只能依赖经验临机应变。

去年的一次训练,该旅某机动分队因指挥链路迟滞、信息流转不畅,操纵员使用老办法处置低空突防目标,最终错失拦截窗口。复盘会上,他们反思:“指挥链路必须快一步,否则‘敌’情就可能变成险情、危情。”

为此,该旅创新优化指挥流程,将复杂战场处置转化为模块化标准操作,把战场态势和指挥动作拆解为可灵活组合的模块,建成可即调即用的“预案工具箱”,空情处置效率显著提升。

训练现场,某雷达站突遭“袭击”,监控空域信息“消失”,指挥所立即启用“直通专线”,连通一线操纵员。指令和关键数据包同步直达末端,各战位按照指令快速反应。与此同时,相邻站点依据预设协同方案自动补位,大屏幕上“消失”的空域,很快被重新点亮。

在某雷达站,值班员小高紧盯屏幕说:“以前遇到干扰要逐级请示、等待批复,现在鼠标一点,处置方案随即弹出,可直接执行。”数据显示,空情传递时间明显缩短,指令响应速度大幅提高。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统一、协调、简化,是给指挥员提供快速决策的行动基准。”该旅领导介绍,他们给指挥流程做减法,预先将重要战位设定为“直通点”,并配备定制特情处置模块,还在指挥链关键环节设置流程图,明确一线能做什么、权限多大、如何配合等,确保指挥指令直达末梢。

时至深夜,训练进入白热化,“蓝军”突然实施新型复合式电磁干扰,多种抗干扰预案均未取得预期效果。面对临机特情,指挥所立即启动动态重组机制。

确定干扰类型后,他们将抗干扰和数据核验2个基础模块重新组合,生成新参数指令发往一线。不多时,前方雷达站报告:特情处置成功!

“处置快一秒,制胜多一分。”该旅领导介绍,为进一步提升处置能力,他们在日常训练中主动设置预案库未覆盖的陌生场景测试,锤炼指挥员运用现有模块临机组合新方案的能力;通过定期分析典型案例,持续优化预案,同时依托模拟训练系统,组织官兵演练模块应用,确保处置快速高效。

走出指挥所,繁星满天,方舱内依旧灯火通明,指令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新一轮红蓝对抗训练悄然展开……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