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8艘超大型LNG船!上海再发力打造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7月25日7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实现长兴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LNG运输船、双燃料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型比例达到80%,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方案提出,长兴岛将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高地,高技术船舶研制能力全球领先,LNG运输船、邮轮等研制能力显著增强,具备15款以上世界主流船型建造能力;打造世界级核心技术策源高地,先进技术创新力、行业标准引领力跻身国际一流,新发布10个以上型号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以上国家级中试平台;打造世界级韧性产业链集聚高地,总装牵引核心配套集聚,引育100家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升;打造世界级创新生态引领高地,支持引进3家以上国际重点机构,推动5家以上优质企业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为了实现目标,方案提出了研制世界级高端装备、突破世界级核心技术、建设世界级韧性产业链、建设世界级旗舰工厂、培育世界级创新生态五项重点任务:
(一)研制世界级高端装备
LNG运输船。具备年产18艘超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建造效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推动低温液货围护、输运、监测控制系统研制及装船应用,中小型LNG运输船自主配套水平达到90%以上,超大型LNG船配套水平达到80%以上,完成特大型LNG运输船设计建造。形成乙烷运输船、液氨运输船、液化石油气船等船型全谱系研制建造能力。
大型邮轮。建设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大型邮轮总装建造基地,加快开展大型邮轮设计,引育一批综合电力、轮机机械等核心系统配套企业集聚邮轮配套产业园,形成国际主流大型邮轮船型建造能力。
海工装备。提升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储油再气化装置等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布局深海采矿全系统装备研制,重点攻关采矿船、深海采矿车等关键装备以及矿物输送、布放回收系统等核心系统,推动深远海装备海试验证。
特种船舶。强化破冰船、汽车滚装船、维保船等多型号特种船舶综合研制能力,突破海冰建模与冰载荷预报、滚装系统联调、远程支援等关键技术,支持大功率推进、高精度极地通导等核心系统配套。推动破冰船从中冰级向高冰级、中型向重型跨越,汽车滚装船向新能源车适应性改进,维保船多功能集成应用能力提升。
未来船舶。推动研发设计海洋核动力装置,加快形成海洋核动力装备建造能力。推进远洋船舶智能航行、自主决策等前沿技术研究,建设智能船舶模拟实训场,开展“船岸云”协同自主航行测试。
港口装备。研制高效岸边起重机、绿色轮胎式电动起重机、港口专用无人驾驶运输装备,实现核心零部件及自动化子系统本土配套。突破港口智能化作业管控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调度和资源管理系统,研制自动化率95%以上的港口装备系统,实现港口装备国际市场份额第一。
(二)突破世界级核心技术
加强技术攻关。研究流体模拟、力学分析等底层技术,突破低温液货围护、电力推进、电磁控制等关键技术,布局智能航行、极地科考、深海作业等先进技术,推进低碳燃料动力系统、低温液货系统等核心配套研制,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等新兴技术赋能船舶海工装备设计建造。围绕智能制造与智能船舶、深海装备与资源开发等,开展集成性、系统性科研攻关。研发港口装备智能操作系统、重型自动导向车国产域控制器等关键技术与系统设备。
深化协同创新。支持优势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研发船舶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结构分析等专用软件,研制船用特种金属、绝热材料等关键材料,推动综合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装置等关键系统装备实船应用,支持深远海全天候驻留浮式研究设施建设。提高融合转化能力,推动研制满足特需场景需求的运维船、观测船、破冰船等特种船舶与水下作业装备等海工装备,保障特需场景功能实现与产能供应。
推进中试验证。建成陆上LNG低温工程试验中心,加快开展LNG低温液货系统装备中试验证。建设磁性控制、流体分析等实验室及中试基地,开展吊舱推进器、减摇鳍、电磁设备等关键装备中试验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海洋作业装备模拟与实验验证、船海智能制造与无人装配产线中试验证,深化绿色动力、远海保障研究。建设数字化制造仿真船舶智能制造中试平台,形成工艺技术研发、应用验证、装备测试评价适配验证等专业化中试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