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进入建设高峰期,核电厂建造、运行如何确保在“框”里?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7月23日

在山东胶东半岛南部,国家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海阳核电1、2号机组已分别于2018年10月22日和2019年1月9日投入商运。该项目在核电综合利用上推出了 “暖核一号”核能供热工程,上一个采暖季,毗邻的乳山市已经实现了“零碳”供暖。

7月17日,跟随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2025年“媒体核电行”活动来到这个占地三千多亩的厂区看到,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建设两台单机容量1253兆瓦的国产化CAP1000机组,于2022年4月20日获国务院核准后,正在有序推进,预计2027年全面建成投运,届时海阳核电1-4号共四台机组年发电量达400亿千瓦时,能够满足山东省一半以上人口的居民生活用电需求。

三期工程5、6号机组已于今年4月27日获国务院核准,正在进行负挖作业,预计未来6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到609亿千瓦时。

海阳核电是我国核电进入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快车道的一处缩影。连续3年,我国每年核准10台以上核电机组,如何在核电大规模建设高峰期确保建造高质量?如何确保已投运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建设过程实时监控、可追溯


海阳核电二期施工现场

在海阳核电二期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在一条马路之隔的办公楼里,5名来自不同单位的监督值班人员通过电脑屏幕,正在交叉监控着场内的施工情况:一名核电焊工在作业前要先把摄像头对准自己的作业区,电脑屏幕前可以实时看到他的焊接过程;一名工人在作业时没有绑安全带被监督值班人员用红框圈了起来准备通报;现场9164名施工人员,每个人的行动轨迹都可通过双击鼠标来看到……

“我们对工程作业区实现了实时监控全覆盖。”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综合管理部IT王溪告诉澎湃新闻,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建设伊始就搭建了智慧工地集成平台,平台集合了人员定位、门禁系统、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塔吊防碰撞、视频监控、图像识别、工效管理、智慧仓储、GIS、无人机等系统,可以确保核电建设过程被实时记录,并且这些信息可以一直存储在平台上,实现可追溯可倒查。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