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椅子“拖延”一架飞机,航空座椅影响新机交付效率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8月06日

2024年以来,全球航空运输市场持续复苏,航空公司不断追加新的飞机订单,希望满足激增的客货运需求。但在订单量不断增长的背后,一个原本不太被外界关注的零部件或许正成为空客和波音供应链上的新问题。

据路透社今年7月初报道,随着新飞机需求量的持续增长,航空座椅正成为全球民航供应链中影响交付进度的一个新变量。

航空座椅交付难的直接原因

根据航空咨询公司特洛诺斯(Tronos)和航空动态(AeroDynamicAdvisory)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未来10年,全球民航公司将需要超过800万个新座椅,总市场规模预计达5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增量来自远程航线运营商对高端舱位的升级与扩容。

但飞机上座椅的制造同样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协作。报告称,制造一把商务舱座椅,至少需要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50家供应商所提供的3000多个零部件,还要经过复杂的组装流程才能最终安装在飞机上。这个过程中,但凡缺少一个零件就会影响到座椅乃至飞机整机的交付效率。

但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造成的供应链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制造飞机座椅的制造商。今年5月,空客就曾发布公开消息告知航空公司,飞机交付的延误可能会持续三年,主要原因是供应链问题,尤其是发动机和座椅等部件短缺。

此外,近年来各国航司对飞机座椅的定制化要求越来越高,也让本就紧绷的产业链雪上加霜。尤其是公务舱和头等舱的座椅,已经是延迟交付的“重灾区”。

路透社报道称,专业人士透露,为了体现差异化,航空公司很乐意为一个单价达8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公务舱座椅买单。如果是头等舱或私人套间的座椅,造价甚至可能超过100万美元。

路透社援引汉莎航空首席执行官卡斯滕·施波尔的话称:“在机舱里,航空公司真正可以打造差异化服务的,除了乘务员和餐食,就是座椅了。”因此,为了增强品牌辨识度,各家航司对座椅的“定制”需求愈发个性化。如沙特利雅得航空(RiyadhAir),就明确表示不会在座舱个性化上做出妥协。因为这是塑造品牌、争夺高净值客户的关键。

这也就造成了这样的市场图景:一方面,在高端市场竞争中,航空公司不断宣传定制座椅的舒适度、提高品牌认知与美誉度;另一方面,座椅制造商的产能却捉襟见肘,认证流程也屡推不动。

定制需求、认证流程与人才队伍缺乏

另一个一直存在于产业界的客观现实是,尽管飞机座椅生产商在创新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且竞争激烈,但整个行业仍未实现从“小规模生产”向“工业化量产”的真正转型。

每年4月,德国汉堡都会举办飞机内饰博览会(Aircraft Interiors Expo)。该展会被誉为飞机内饰届的“奥斯卡”,每届展会上,参展商都会展出各种智能化洗手间、座椅甚至行李舱。

与普通经济舱座椅相比,公务舱或头等舱座椅在结构、舒适度、隐私性和娱乐系统集成上都更复杂。

过去,平躺式座椅已属高端标配,如今,配备隐私门、独立舱墙、可调节照明与大屏幕卫星连接娱乐系统的“头等舱套间”已成为新的主流。但这种升级也拉长了生产周期,并增加了对熟练装配工、电子零部件认证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此外,中远程航线由远程单通道飞机来执飞的趋势也正在推动制造商重新设计高端座椅,以适应更狭小的舱内空间。但同时,新的航空座椅还必须满足严格的认证要求,比如防头部冲击测试。

当前,相关的认证工程师数量远远不足。根据民航类媒体在2024年8月的报道,全球专门从事航空座椅认证的专业工程师总数仅约200人,几乎所有主要座椅供应商都在争抢这批“稀缺人才”。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