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石墨炸弹的发展及应用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8月08日

一、石墨炸弹历史上的战场运用


石墨炸弹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据悉曾被两次使用过。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搭载的Kit-2型石墨炸弹,瞬间引发连锁短路(据悉从3000米高度释放200个罐体)。该次袭击使伊拉克85%的电网瘫痪,军事指挥系统因断电暴露位置。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使用BLU-114/B石墨炸弹战斗部精准轰炸南联盟电力节点(据悉从5000米高度释放200个罐体),导致该国70%的地区瞬间断电。据称该石墨炸弹中的碳纤维比海湾战争“战斧”巡航导弹中使用的碳纤维更细。



石墨炸弹的颠覆性,在于它以“低成本”、“非致命”的方式实现了不可逆的威慑。



二、美国对于石墨炸弹的发展




美国在石墨炸弹研发方面高度保密,直至1991年海湾战争才首度揭开其神秘面纱。在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海军投下搭载Kit-2弹头的海基战斧导弹,凭借其携带的碳纤维卷,成功致使伊拉克约85%的电力供应陷入瘫痪。




然而,战斧导弹作为石墨炸弹载具,成本高昂,为寻求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美国持续投入石墨炸弹研发。新研发成果BLU-114/B石墨炸弹子弹药/CBU-94“石墨炸弹”应运而生。BLU-114/B子弹药本身尺寸相对较小:200毫米×70毫米。子弹药内炸药引爆后,碳丝从金属罐弹射而出,形成大片飘落的碳丝云,飘向高压输电线,造成电力中断。CBU-94由SUU-66/B战术弹药布撒器和202枚BLU-114/B子弹药构成,每枚子弹药配备降落伞装置用于定向与减速,并携带147卷细导电纤维。




有国外研究学者指出,CBU-94炸弹圆概率误差较大,在实际作战中,要想让石墨纤维能精准“命中”目标区域的输电线路,并非易事,这会大大削弱其断电效果。可结合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采用自主式的卫星定位/惯性导航组合制导)或联合防区外武器(JSOW)(中段导航采用GPS/INS复合制导方式;末段制导采用红外成像和数据链路)等具有高精度的先进制导弹药作为下一代石墨炸弹的载具,这样武器系统的精度和毁伤效果将大大提高。


BLU-114/B子弹药首次被有效用于攻击塞尔维亚的电力基础设施,其载具是F-117飞机,布撒系统采用的是SUU-66/B战术导弹布撒器。


三、韩国启动石墨炸弹研发计划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已经启动了石墨炸弹研发计划,旨在一旦朝鲜半岛爆发新战争,可借此使朝鲜电网瘫痪。该项目由韩国财政部资助,研发工作由韩国国防发展院承担,该计划是组成其杀伤链,并实现先发制人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承包商已于2020年选定。


四、技术要点


由于与石墨炸弹设计和开发技术相关的文件严格保密,获取该领域相关信息较为困难。但此类系统在之前的武装冲突(如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中已被高效使用,有学者对石墨炸弹的一些重要特点和技术细节进行总结。


当对目标区域进行攻击时,载具(例如激光制导炸弹等)会在目标上方被击破并开始旋转,进而分散出大量子弹药(约100至200个),每个子弹药的尺寸均在厘米级左右。


每个子弹药都配备了一个小型降落伞,这既减缓了子弹药的下落速度,又确保了其在空中的垂直稳定。


在每个子弹药内部会发生小型爆炸,爆炸会将其炸开并释放出一卷碳纤维。


随着线圈的运动,碳纤维被释放出来,形成类似蜘蛛网的覆盖。


这些碳纤维网具有高度导电性,当它们覆盖在输电线上时,会导致触发电压峰值,使电路过载,从而切断电力供应。



结论


在对一系列军事冲突深入剖析后可明确得出,现有供电设施遭受损毁后的成本与石墨炸弹实际成本之比极低,这使石墨炸弹在成本效益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极具经济性。其实际应用中,往往能以较小的投入,精准且高效地达成作战目的,瘫痪敌方电力系统,其作战效能与成本投入严重失衡,作战效能极高,凸显出石墨炸弹巨大的军事价值。从军事作战角度看,其对敌作战损伤效能极高。进一步分析可知,石墨炸弹的使用,往往能对敌方造成重大的物资损失,有效破坏敌方军事设施与作战资源。在人员伤亡方面,石墨炸弹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可在降低己方作战人员风险的同时,使敌方陷入混乱与被动。其非致命性特征使其更易被接受,契合现代战争中“威慑为主、减少伤亡”的作战理念,更易被纳入军事决策者的考量范围。在心理战层面,石墨炸弹对被攻击国家的士气具有强烈的震慑作用。其对电力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精准打击,会迅速引发敌方民众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削弱其对国家防御能力的信心,进而动摇其支持战争的意志,对敌方作战人员及民众的心理防线造成严重冲击,为己方进一步瓦解敌方抵抗创造了有利条件,提升己方在作战中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