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感受航空产业链的延伸、低空经济的前行步伐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8月13日通过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的采访和观察,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生产无人机用碳纤维复材机架的小型企业,还是为eVTOL制造商转包生产结构部件的企业,抑或是诸多动力厂商、反无人机设备厂商等行业涌入者,它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低空经济元年“起跑”后,必将与机遇、红利、风险、挑战、坎坷等一路相伴,要熬过一段激烈的竞争期。大浪淘沙后,会有企业“点石成金”,但市场也有残酷一面,会有消失的“出局者”,也有低利润、附加值不高的企业面临生存艰难的困境。
但以产业视角来看,这些航空制造业供应链条上的相对中下游的中小企业汇聚,经历了一轮轮市场的“摔打”“锤炼”,会让中国航空制造业(或者说低空经济产业)的供应链变得更加强韧,让上游不论是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制造商,还是科研高校的定制、客户的小批量订单,都有货比三家的可能,如何“刁钻”的需求都能找到“代工”、适配的零部件供应商。
eVTOL企业好消息不断,离不开供应链托举之功
强韧的供应链,才能支撑起今天像亿航、沃兰特、峰飞、时的等一众上游主机制造商的产品开发进度,才有中国eVTOL产品的成功出海、签下成百架的海外订单。订单的签下,既是对一家中国eVTOL企业产品的认可,更是对它身后的中国航空制造业未来能力的“用真金白银的订单投票”。
登上一则则头条新闻的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的先行者们,收获了市场对他们在行业前沿领域探索与开拓的回报,收获着独属“拓荒者”的荣耀。
参照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步伐,不妨大胆预测:当我国航空制造业供应链步入强韧、成熟期时,很可能会有“后来者”敏锐地把握时机、赶在最后的窗口期关闭前“高举高打”,携重资进入并异军突起,成为“后起一极”。
这不只是大疆的故事,也是生态、供应链
而当目光落到眼下,会看到在无人机领域的头部企业大疆,再次将无人机的性能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行业标杆新高度。博览会现场绿色招牌上的“大疆农业”四个大字,可能会让人把这家无人机制造商/科技公司“错”认成一家农机设备制造商。但它的确是今天中国“智慧农业”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农用无人机广泛地用在农药化肥喷洒等植保作业、收获季节的农产品吊运运载作业等方面。这无疑也是我国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疆的“多重面孔”,折射出的是无人机多重应用场景。就像博览会上的一些企业,它们是无人机的运营服务商——有的聚焦运营大疆等行业无人机,将无人机定义为“空中新质生产力”,根据细分的应用场景来按需开发相应的任务载荷;有的进一步将“大疆”这类多旋翼无人机与复合翼无人机等类型的无人机融合使用,或者与如机器狗等地面无人平台的融合。可以说,围绕大疆等行业头部无人机企业,已经构建起庞大的生态,围绕无人机运营服务、细分领域的应用,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成熟的无人机制造的供应链。
无人机的“跨界”,正颠覆一些传统行业
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态、供应链,才会有中小型企业的市场新机遇,得以开拓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挖掘需求、跨界颠覆其他行业。比如,今天“屡见不鲜”的无人机飞行表演领域,在本届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有着三四家企业参展,它们有的是面向企业客户,聚焦大活动大场面的品牌营销、城市宣传、活动庆典、景区驻场演出,有的则更为“接地气”,面向个人的求婚表白、生日祝福等。值得思考的是,有的公司宣传中将无人机飞行表演定义为“科技新媒介”,显然这种跨界的新媒介悄然之中对“老媒介”构成了冲击和颠覆。
类似这般“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许是跨界”案例,还有“一架无人机>十名清洁工人”,博览会上展出的用于清洗高层建筑玻璃的大载重清洁无人机。在这一细分应用场景下,厂方宣传的是日作业量高达1万平方米、作业能力大于10名“蜘蛛人”(对玻璃幕墙的清洗成本仅为后者的30%)。同时还应用于太阳能光伏板、城市地标、大型雕塑、信号塔等多元的清洁场景。
透过厂方的宣传可以看到,它的技术开发重点是聚焦在对玻璃清洗的洁净度方面,并申请了核心专利,而系留无人机平台的开发、GPS定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多方向避障雷达、整机的防水能力等,想必不需要这家企业来“操心”,无需自研。依托这个强韧成熟的无人机制造的供应链,它们都有着对应的市面上的货架产品。
老机场焕发新生,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开启
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发展,也推动了一些老机场焕发新的生机。比如,上海龙华机场,这座超大型城市中心的唯一一座通用机场,它的价值在低空经济、eVTOL热潮、城市立体交通的趋势背景下必将会日渐放大,有望成为中心城区低空交通枢纽,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先行示范样本。
老机场的焕发新生,其背后的行业趋势是,低空经济的发展、eVTOL飞起来,离不开与其配套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跟进。透过博览会,已经可以看到相关企业带来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虽然细分下来,这样的“起降场”有围绕医疗急救、商务通勤、物流配送、文旅观光、应急救援等场景之别,但一致的是,要符合民航标准、模块化设计,便于快速搭建,配套气象监测、助航灯光,具备对多类航空器的兼容能力,并且要有与消防、安防等联动,尤其要具备智能管控、故障预警检测等智能化、数字化的能力。
低空经济的具象感,延伸的航空产业链
另一种航空产业链延伸的体现是相对关注度并不高的航空保险。在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既有若干小型保险公司宣传对无人机的灵活投保,也有太平洋保险这样的大型公司参展并介绍相应的保险险种和数据——已为超过5000个企事业单位的数万台行业应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提供了风险保障;累计风险保障金额超过200亿元。展望未来,随着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飞起来”,给飞行器买航空保险就像今天大家给私家车买车险一样平常。
与航空保险类似,通过本届低空经济博览会,我们还关注到了航空仲裁。参展的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是专注于航空领域的仲裁服务平台,参与处理与航空制造、航空运输直接相关的合同纠纷,也广泛涉及航空领域投资、合作和资产管理领域争议,覆盖了航空产业上下游,旨在“引导航空产业用户形成选择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的习惯,推动了航空争议案件的集中化、专业化管辖”。
3天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观展下来,看到的是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航空制造业的低空经济机遇,也看到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航空保险、航空仲裁等相关企业机构的参展,还有更多先行案例、落地实践案例,这些让人们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生态的形成有了具象感,感受到低空经济正在走近,低空美好愿景离人们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