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艘船省下9000万?韩国造船业不“气”馁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8月28日为打破法国GTT公司在全球LNG船核心专利技术上的长期垄断,并摆脱每艘船需支付上千万美元专利费用的沉重负担,韩国造船业正加紧研发新一代国产LNG液货舱,力争在2028年前实现实船应用,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2028年建造2艘!韩国国产LNG液货舱已可用于超大型船舶
8月22日,韩国政府发布作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蓝图的“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设立“30大先导项目”,包括15个“人工智能大转型”项目和15个超级创新经济项目,其中明确提出将积极支持韩国船企开展韩国国产LNG运输船货物围护系统的技术研发,计划在2028年前建造2艘配备国产LNG液货船的船舶。
目前,HD现代重工正在木浦大学下属的LNG氢超低温系统研究中心对韩国自主开发的国产第二代LNG液货舱技术即“KC-2”进行实证测试。韩国业界人士透露,这一技术是从原本只应用于中小型船舶的现有技术中发展出来的,测试结果表明,已经可以应用于超大型船舶。
据悉,韩国政府将木浦大学选定为“环保船用超低温隔热系统”项目的主管机构,负责相关技术开发。同时还组建了该项目实证事业联盟,除了全罗南道和灵岩郡等地方政府外,还包括三大船企,以及木浦大学、仁荷大学、韩国机械研究院、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韩国船级社、全南大佛产学融合院、DH造船、KLT公司、浦项制铁、浦项制铁TMC公司、Hankuk Carbon公司、东北亚LNG HUB、UNITECH、ROMEX TECH、DHI、韩国建设生活环境试验研究院(KCL)等产学研方面的机构。
LNG液货舱国产化是韩国造船业长期以来梦想攻克的难题。LNG船的关键核心设备在于存储货舱,内部构造十分复杂,进入的门槛很高,其技术难点有二:首先,须将天然气液化、压缩到原体积的1/600,以便于存储和长途海运;其次,须保持舱内温度在零下163摄氏度以下,维持天然气液体状态。除耐超低温的性能外,还要最大化降低LNG蒸发率(BOR),增强舱壁的耐冲撞性能等。
然而,相关技术目前仍被法国GTT公司垄断。虽然韩国船企目前承接了全球6成以上的LNG船订单,但每建造一艘LNG船,都需向GTT支付相当于船价5%的专利费。从最新的LNG船新造船价格2.53亿美元来看,相当于每艘船要支付1265万美元(约合9000万元人民币)的专利使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