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十五五”新材料战略与机遇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9月02日

011. 化工行业未来五年战略

化工行业即将迎来“十五五”战略规划的关键时期,这五年对于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化工行业以其复杂的分支结构而著称,其中,新材料领域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化工行业高端化的方向,更是推动中国工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新材料企业在制定“十五五”规划时,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命运,更对中国工业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1 ▲ 新材料发展现状

2024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8万亿元大关,连续14年维持双位数增长,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及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下,中国新材料工业已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不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突破也日益加速,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中国政府对新材料的重视体现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上。如《“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和《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文件,明确了新材料在工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将299种新材料纳入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此外,工信部已搭建30余个新材料重点平台,提供超过2000次的关键材料验证和百万次测试评价服务,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得益于这些政策扶持,中国在全球新材料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例如,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中国市场份额已超过60%;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中国占比更是高达80%以上。同时,中国新材料规上企业数量已超过2万家,成为全球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碳纤维材料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被商业化应用于地铁列车主承载部件,推动了轨道交通领域的轻量化革新。同年,对叔丁基苯乙烯(TBS)也实现了国产化,纯度达到99%以上,填补了国内高端电子材料的空白,为5G通信、芯片封装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2 ▲ 紧扣国家战略与政策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中国新材料企业应紧密围绕“双碳”目标,深入解读原材料工业规划及地方配套政策,以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带来的优势。建议企业优先布局高性能钢铁、先进陶瓷、复合材料等关键领域,并通过税收优惠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对新材料企业的扶持力度。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受到国家鼓励、能够实现进口替代以及低碳环保的新材料,在未来将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与政策红利。

同时,新材料工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先导产业,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进口替代。因此,笔者建议中国新材料企业在未来五年内,特别关注“十五五”规划中的关键突破领域,如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以及电磁超导材料等。这些领域的企业应加大投入,把握发展机遇,以实现行业持续领先。

1.3 ▲ 创新生态与研发合作

建议新材料企业在未来五年内,有条件的情况下,构建从“基础研究-中试-量产”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这可以通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打造新型研发平台来实现,从而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技术研发支持。同时,充分利用AI技术也是关键,因其能为新材料企业的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对于中小规模的新材料企业来说,要想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除了借助AI模型外,还应积极拓展海外中小研发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技术资源,推动技术的工业化转化。目前,中国已有多个成功案例证明,这种模式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提升行业地位,实现技术升级。

1.4 ▲ 产业链整合与市场拓展

在新材料领域,企业的战略布局需更加注重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这包括积极向上游原材料领域延伸,同时与下游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当前,中国新材料工业的成长速度迅猛,产业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行业内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应主动出击,拓展上游产业链,并与下游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特别是与大型规模化企业携手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宁德时代便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该公司通过布局锂矿资源,并与新能源电池材料紧密结合,如与电解液、正极/负极材料供应商合作建厂,从而实现了产业链的积极拓展。而华峰集团则通过与电池制造商的紧密合作,开发出定制化材料,不仅提供生产服务,还为下游电池行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此外,市场拓展对于新材料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它是企业投资的重要前置环节,也是支撑企业正常生产、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1.5 ▲ 绿色低碳与数字技术融合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低碳已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五年,新材料企业需要加大在绿色低碳方面的战略布局,推动生产工艺的绿色化,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并不断推进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同时,接入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行业数据资源,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升竞争力。

在这一过程中,万华化学、纳力新材料以及华峰集团等企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们通过发展生物基材料、引进先进设备、提升碳综合利用率等措施,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也为整个新材料产业的升级贡献了力量。

笔者认为,新材料企业的“十五五”规划不仅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与中国工业生产的整体升级息息相关。中国新材料产业正迎来从“跟跑”到“领跑”的宝贵机遇,企业应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应对挑战,为全球新材料产业的变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