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调整碳纤维出口管制政策:T800及以上级别纳入许可管理目录(2025年1月实施)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9月02日政策调整背景
2024年12月31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25年度《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调整公告,其中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T800及以上级别)的出口管制政策成为焦点。新政策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端材料出口管理进入新阶段。
此次政策调整主要针对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涉及T800及以上级别的产品。出口企业需向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证,并提供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证明。这一举措延续了2020年《出口管制法》的实施路径,将高性能碳纤维明确纳入管制目录,特别是拉伸强度≥4,500MPa的型号。
国际管制框架下的战略考量
碳纤维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轻量化和耐高温特性的战略物资,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高端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国际管制框架方面,瓦森纳协定(WA)涉及42个成员国,限制了高模量碳纤维的出口至非成员国。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也将特定碳纤维列入《商业管制清单》(CCL),要求获得商务部的许可。
中国此次政策调整体现了对国际规则的呼应。出口管制碳纤维涉及基于国家安全、技术保护或国际义务,对碳纤维及其相关技术、设备的出口实施限制或监管。管制措施涵盖碳纤维的生产、加工、应用等环节,旨在确保关键技术不落入未经授权的实体手中。
产业影响与市场格局
出口管制实施前,高性能碳纤维(T800级以上)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5%提升至2025年的12%,出口管制实施导致高性能产品出口难度增加,促使国内空天等高端应用加速国产化。以中复神鹰和光威复材等企业为例,它们正进行对标T1200级碳纤维的技术研发。国家大基金对碳纤维项目的投资已逾200亿元,目标在于构建从原丝到复合材料的全产业链闭环。
碳纤维管制对关键行业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它促使中国国产替代进程加快,2024年中国T800级碳纤维产能有所提升,并推动了下游应用研发。另一方面,这一变革也带来了挑战,中小企业面临技术升级压力,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在全球关键行业中,航空航天巨头波音、空客调整了供应链,转向日本东丽或韩国晓星,成本有所增加。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企业应对
随着国际分工的重新调整,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推进本土产能的扩建。例如,东丽公司在美国的工厂产能有所提升,日本的东邦特耐克丝和三菱丽阳也扩展其在美国的碳纤维生产能力。这些举措影响了全球碳纤维供应链的竞争格局。
企业应对策略应包括严格的合规管理和制定有效的备选方案。在合规管理方面,企业需建立出口分类系统(ECCN),以识别受管制型号,并根据相关国家规定申请必要的出口许可证。此外,企业应考虑开发非受限型号,如通过降低模量至受管制阈值以下来规避出口限制。
政策建议与行业展望
行业协会应定期开展行业调研,了解企业在出口管制政策下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行业动态和企业诉求。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出口管制带来的挑战。
引导政策加大对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建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桥梁,开展相关共性技术研究,提高我国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水平,降低制造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