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比政策更有力量!资本市场力挺扬子江船业

军工资源网 2025年09月25日

2025年下半年的中国造船业,并没有像部分悲观分析所预测的那样坠入深渊。相反,一些龙头企业不仅经受住了外部压力,还展现出超出市场预期的韧性。作为中国最大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弹,正是这一趋势的鲜明注脚。

从阴霾到反弹:资本市场的投票

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告,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将开始对中国船东和运营商,以及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提供的海运服务征收港口服务费。这一政策被广泛解读为美国试图打击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主导地位,同时借此扶持本土船厂。

受此消息影响,扬子江船业的股价在年初曾出现明显下挫。市场一度担忧,中国船厂会被迫失去部分西方船东相关订单,企业盈利能力也会因此受挫。然而,仅仅几个月后,股价却迅速收复失地,重新站上政策冲击前的水平。根据汇丰全球研究部门的最新报告,这家企业的基本面表现给了市场足够的信心:订单回升、毛利率改善、运营效率提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扬子江船业重铸辉煌。

资本市场的投票,往往是行业趋势的先声。汇丰维持对扬子江船业的“买入”评级,将其目标价从 3.30 新加坡元上调至 3.80 新加坡元。扬子江船业的快速修复,折射出投资者对中国造船业中长期竞争力的认可。

政策冲击下的产业博弈

美国的措施,并非孤立存在。自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以来,航运和造船早已成为地缘博弈的新战场。从芯片到新能源,再到港机及造船,产业政策逐渐被纳入大国博弈的工具箱。

美国试图通过产业引导,以政策杠杆撬动市场选择,重振日渐凋敝的美国造船业。但问题在于,美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差距并非靠关税或费用可以迅速弥合。无论在造船成本、交付效率还是船型谱系方面,美国与中日韩船厂相比仍落后一大截。即便有政策驱动,船东是否愿意为政治考量而牺牲经济理性,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因此,美国的政策对扬子江船业等中国船厂而言,更像是“逆风测试”——短期带来心理冲击,但长期未必能撼动产业格局。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