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1年,是集冶金智能装备、激光技术、表面技术、粉末材料、工业服务、投资为一体的企业,下属8家子公司,是世界冶金行业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股票代码:002347)泰尔在转型升级中,进一步明确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以“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打造冶金装备的技术与研发平台、核心制造平台、设备备件服务交易平台、设备大数据平台,产品和技术服务于国内外所有高端客户和一千多条生产线;激光技术方面,服务于重大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半导体行业;表面技术方面,粉末材料、激光熔覆、热喷涂,服务于钢铁行业、航空航天、军工、核电、新能源、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公司秉承“精勤治业、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断深化产品链、技术链、服务链,致力实现“国际泰尔、百年泰尔”愿景。 -
首钢集团
岁月长河波澜壮阔,时代熔炉淬炼成钢。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是我国钢铁工业的缩影、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是北京市国企深改综合试点单位,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双百企业”评估结果,首钢集团获评“优秀”。首钢历经百年光辉岁月,创造无数奇迹,目前已发展成为综合性企业集团,全资、控股、参股企业500余家,总资产5000多亿元,连续上榜世界500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首钢发展,先后有几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首钢视察指导工作。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中指出“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就是具体行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做下去”。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首钢园区视察慰问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首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看望慰问运行管理人员,对筹办备赛作出重要指示。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评价首钢滑雪大跳台:这是绿色转型,是钢铁产业转型变成了体育产业。 -
太钢集团
太钢集团始建于1934年,前身是民国时期创立的西北实业公司所属西北炼钢厂。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国家定位于发展特殊钢,先后生产出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张热轧硅钢片、第一块电磁纯铁,也是中国第一台不锈钢精炼炉、第一台不锈钢立式板坯连铸机、第一条冷轧不锈钢生产线、第一条冷轧宽带不锈钢光亮退火线、第一条不锈钢冷热卷混合退火酸洗线的诞生地。1998年,发起设立A股上市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0825.SZ);2006年,实现钢铁主业整体上市。2020年12月23日,实现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宝武;2021年1月1日,受托管理中国宝武旗下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和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重工”或“公司”)设立于1998年,前身为太原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曾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和“山西资本市场优秀上市公司”等荣誉称号。太原重工主营:风力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锻压设备、矿山设备、起重设备、轧钢设备、焦化设备、化工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港口机械、工程机械、核电容器、齿轮传动、铸锻件、轧机油膜轴承等产品及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海工、航天、化工、铁路、造船、环保等行业,已累计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2000余种、近三万台(套)装备,属国家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被誉为“国之瑰宝”和“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 -
敬业集团
敬业集团是以钢铁为主业,下辖总部钢铁、乌兰浩特钢铁、英国钢铁、广东敬业钢铁、广东粤北钢铁等生产基地,兼营钢材深加工、增材制造3D打印、国际贸易、康养旅游、酒店的跨国集团,现有员工33000名。2023年集团销售收入3406亿元,2023年全国500强企业名列8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34位,连续三年荣登《财富》世界500强榜单,2023年排名320位。2017年入选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工厂,荣膺“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2017京津冀最具影响责任品牌”“钢铁企业A+级竞争力极强企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中信集团旗下的境内A股上市公司。历经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信重工已成长为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重型装备骨干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山重型装备和水泥成套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全国领先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多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誉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中信重工拥有两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我国矿山重型装备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矿用新装备材料安全性分析验证中心。 -
斯凯孚
斯凯孚中国润滑管理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启动仪式在太仓高新区顺利举行。斯凯孚中国及东北亚区总裁王辉、斯凯孚全球润滑业务负责人Volker Pieschel、斯凯孚中国区副总裁杨军、江苏省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江苏省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华东等,以及行业客户、合作伙伴代表一同出席见证。 -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要的火炮研发生产基地、国家高强韧炮钢研发生产基地、中国矿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两大使命,遵循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了军品、特种钢及延伸产品、矿用车等工程机械产品三大核心业务。公司研发、制造的大量武器装备列装陆、海、空部队,在多次国庆阅兵仪式上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以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为代表的特种钢及延伸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应用于国内近百台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四大管道,是“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的中标产品是国家能源局确定的国产化示范产品。矿用车等工程机械产品已销往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国内外500多个大型矿山和重点水利水电等工程,销量居全球前三甲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汽车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总部设在湖北省武汉市。现有资产总额4993亿元,员工人数12.7万人。2022年销售汽车292万辆,位居国内汽车行业第3位,世界500强第188位,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
公司产业链齐全、产品系列丰富,主要产品覆盖豪华、高档、中档和经济型各区隔,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军车、新能源汽车、关键汽车总成和零部件、汽车装备、出行服务、汽车金融等。国内事业主要分布在武汉、十堰、襄阳、广州和柳州、郑州、成都、重庆、大连等全国20多个城市。 -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重点生产企业,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拥有员工4000余人,资产总额50多亿元,各种设备5000多台(套)。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大中型豪华大客车定点生产企业、旅居房车和索道的主要生产研发基地。
北方车辆集团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服务国防和国家经济发展为己任,以“铸国防利剑,创企业价值,谋员工福祉”为使命,秉承“关注用户需求、帮助用户成功”的理念,诚信经营,追求卓越,积极履行强军首则,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兵器工业凝聚力量、锐意前行,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多名员工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等奖励。
遵循打造国际水准数字化车辆集团的建设原则,公司始终跟踪行业发展的最新脉络,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以不断创新和超越的精神,为建成车辆为主、相关多元、适应市场、国际化经营的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先进制造企业不懈努力。 -
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大半导体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专业的集成电路发展平台公司,围绕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三大应用领域,重点布局控制芯片、功率半导体、高端模拟芯片和安全芯片等,形成了竞争力强劲的产品矩阵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振华是55家首批国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现有省级、市级科研平台31个,高校联合开发平台11个。截至2020年底,中国振华总资产171亿元,全资、控股企业36家,在岗职工1万余人(其中:博士30余人、硕士近500人),授权专利1574件(其中:发明专利642件、国际专利15件)。
中国振华秉承中国电子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定位,以国家安全为己任,以构建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链为核心主业,围绕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材料、应用开发四大业务,打造国家信任、用户首选、安全可靠的高端电子元器件核心供应商,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支撑。 -
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位于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8月成立,现控股股东为中电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1亿元,总资产77.24亿元。2004年5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990。
公司立足中国电科电子装备、产业基础、网信体系板块,以电磁感知技术、产品和产业为主责,重点聚焦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低空监视雷达、特种车辆改装、印制电路板、电源、微波器件、安防信息系统、应急人防、粮食信息系统等核心业务,着力打造国内民用雷达及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
海康威视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
秉承“专业、厚实、诚信”的经营理念,践行“成就客户、价值为本、诚信务实、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海康威视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以全面的感知技术,帮助人、物更好地链接,构筑智能世界的基础;以丰富的智能产品,洞察和满足多样化需求,让智能触手可及;以创新的智能物联应用,建设便捷、高效、安心的智能世界,助力人人享有美好未来。 -
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普天科技”、证券代码“002544”)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2000年,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民品部门转制组建而成。2011年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22年6月,由“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83亿元,资产总额约102亿元。员工4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0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490余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信息化装备研发的先驱者,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型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其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的"中华民国国防部特种电讯器材修理所";1949年4月起义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先后直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国防部十院、第四机械工业部十院、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2002年起归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位于蠡湖之滨、大运河畔,主要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和生产,现有职工4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1 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 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31人,教授级高工和高级工程师30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70%以上,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形成无锡一总部三基地的格局,设有南京、西安、武汉三个分公司,以及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厦门五个研发中心。
中科芯秉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理念,员工可在外地分公司、研发中心当地入职。公司为员工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和完善的培训体系。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建设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搭建员工展示才华的舞台,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理念,帮助员工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愿景,打造了业内知名的“三一”品牌。 三一的使命,是“品质改变世界”,即以极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改变中国产品的世界形象。 目前三一正在实施三大战略: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 -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工企业之一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一重具条核岛一回路该电设备全看盖制影力,是中国该岛装备的领导者、国际先进的该岛设备供应商和服务商,是当今世果炼油用加富反应器的景大供货商、冶金个业全流程没条供应商主要为钢铁、有色、电办、领、汽车矿山、石油、化工、交通远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并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主要产品有该岛备、重型容器、型铸势件、专项产品、治金设备、重型锻压设备、矿山设备和工矿图性等,近70年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50余万,开发研制产品40多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多项,创造了数百项"第一",先后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装备的历史,不能生产成套机器产品的历史,不能生产核电的历史,不仅带动了我国重型机械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而且有力此支撑了国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发源于第一机械工业部,由原机械工业部70多家科研设计院所、装备制造和工贸企业沿革发展而来。国机集团目前拥有29家直接管理的二级企业,12万余从业人员,13家上市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机械工业百强首位。
国机集团是一家多元化、国际化的综合性装备工业集团,致力于提供全球化优质服务,以打造科技驱动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总体定位,聚焦科技研发与服务、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三大主业,重点发展工业基础研发、高端重型装备、高端农林地质装备、高端纺织装备、设计咨询与工程承包、供应链集成服务、汽车与会展、产融投资等八大业务板块,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业务。业务涉及机械、能源、交通、汽车、轻工、船舶、冶金、建筑、电子、环保、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60余个驻外机构,业务遍及五大洲。